Saturday, December 28, 2013

北京消息:周永康案出现惊人最新进展! [feedly]


 
 
Shared via feedly // published on 墙外楼 // visit site
北京消息:周永康案出现惊人最新进展!

日前周永康旧部大员李东升落马消息引起轰动,一向与高层关系密切的《财新》对此发表评论说,李东升窝案的调查暗示周永康案即将公布,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北京曝出的另一则消息显示周永康案或许出现惊人的最新进展!

最近大陆《财新》杂志一篇文章谈到公安部副部长李东生被查的消息时说,这起窝案的调查,正在向更宽的领域纵深,或许还有更大的老虎将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报导称,这样的文字显然是在暗示着周永康被查的事情可能即将被宣布。

视频节目连线VOA驻北京的记者称,虽然北京外媒普遍认为,周永康这个事件,北京官方证实、正式对外宣布是个时间问题。可是到今天为止,北京仍然没有新闻,仍然没有正式的宣布。经常会说:"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今天可以说,没有新闻就是大新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的外媒普遍说,周永康的案子可能涉及的面远远比外界所想像的更广。

北京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报导称,很多媒体都注意到,中共公安部的副部长李东生已经被拿下;还注意到,最近红线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举行。这实际上是一条社会新闻,但是呢,它却成为北京外媒关注的重大的时政新闻。当天中国的官媒发出报导说,习近平、李克强等7常委均为红线女送了花圈,这还没有问题。

这条新闻的重大是下半句话,说送来花圈的还有胡锦涛、刘延东、刘奇葆、汪洋、朱镕基、温家宝等等,名单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被海外媒体认为有江派背景的前常委,如曾庆红、罗干,更没有江泽民本人。这条消息等于在北京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被外媒解读为周永康出事已经可以证实的事情。

报导表示,中共政坛领导人的排名,可不是一件小事,无论是在职的领导人,还是退休的领导人,在出席这些活动时的排名先后往往隐藏着、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信息。"打虎"会不会一直延伸到比周永康更大的老虎,现在还在不断的关注。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Sent from my iPad

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分享网易新闻「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被批捕」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被批捕」,与你分享。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褚健因经济问题,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立案调查,这是继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之后,又一个被调查的部属高校副校长。

  褚健2005年任浙大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人事、离退休、学校企业工作,分管浙大的人事处、后勤集团,以及浙大下属的企业——圆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褚健在学术和企业运作领域都曾取得过相当的成绩,他曾不止一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而他参与创建并曾担任总裁的浙江中控科技集团公司,也被视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知情人士称,褚健此次被查,或与多年前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大海纳资产有关。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12月24日向记者确认,大约在一个月之前,褚健已经被检察机关批捕,但由于目前案件还在侦查过程中,具体案情不便透露。

  或涉浙大海纳旧事

  从2013年10月开始,有关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就开始不断见诸网络。

  一位浙大的教师告诉记者,褚健被调查的消息已经在学校传了一个多月,但官方一直没有任何明确的通知,在浙江大学的官方网站上,褚健仍然被列在校领导一栏。

  在褚健担任所长的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仍然悬挂着褚健工作的照片,但褚健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办公室旁边房间的工作人员称,不了解褚健最近的情况。

  知情人士称,此前一直有人举报褚健,但大都不了了之。这次褚健被调查,源于一位极有分量的教授举报。

  据了解,褚健这次事发可能与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大海纳资产的旧事有关。

  2008年,包括《证券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诸多媒体都曾经集中报道过浙大海纳公司上市后,优质资产被掏空,并试图包装后再上市一事。

  浙大海纳是1999年由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李立本、褚健、赵建、张锦心共同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浙大海纳上市时的核心资产主要有三块,即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经营的业务。这三块业务,经由资本运作,先后被剥离,并试图再次包装上市。

  三块资产中,杭州浙大中控是负责自动化业务的,这一部分资产的剥离与褚健有很大关联。

  中华工商时报浙江记者站站长尚启庄曾在10月21日的个人微博上发布信息,称"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建因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被调查,一月前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总裁金建翔己被调查。"

  尚启庄当天还表示:"一个多月前,浙江省检察院已调查中控总裁金建祥、财务总监褚健妹妹、褚健秘书等4人。"

  记者联系了尚启庄,他表示,自己发布的内容均与办案机关进行过核实,目前该条微博的转发已经超过600条。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向记者确认,该案仍在侦查阶段,而大约一个月之前,褚健就已被批捕。检察机关表示,褚健涉嫌经济犯罪,但由于目前案件还在侦查阶段,尚不能对案情进行详细披露。

  学术企业两手抓

  褚健是中国控制系统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学术履历相当耀眼。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被立案调查之前,这位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首批特聘教授已经进入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第一轮候选人名单。

  褚健是浙大本土培养出的学术明星。公开资料显示,1978年,15岁的褚健在恢复高考后第二年,顺利考入原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这成为他学术的起点。

  1986年,硕士毕业的褚健赶上了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专业(以下简称"化自专业")与日本京都大学的首届博士联合培养课程,成为浙大化自专业中日联合培养第一人。1992年,29岁的褚健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工程中心——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次年,年仅30岁的褚健成为浙大的正教授。

  1999年,褚健先是成为了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首批特聘教授,随后又成为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现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除学术上的成就,褚健在做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运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褚健参与创建并曾担任总裁的中控科技集团,在自动化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3年,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中控科技的前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褚健是创始人之一。这是一家主攻自动化的公司,呼应彼时的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口号而生。

  公司刚刚成立时,国内自动化行业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但中控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如今,中控集团拥有4000多员工,2012年的产值超过30亿元,并制定了国内自动化行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也因此,中控成为了民族企业的代表之一,诸多国家领导人都曾到中控科技集团参观。

  褚健还曾担任过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原地址:http://163.fm/9uh8j3a


Sent from my iPhone

Sunday, December 22, 2013

分享网易新闻「[新闻故事]六旬老人两次失独」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新闻故事]六旬老人两次失独」,与你分享。

  21日早上7点20分,13岁的娜娜在家里吃了一碗粉后,背着书包离开小区。几个小时后,娜娜被渔民发现漂在江中。56岁的张胜华跑到岸边,一下子瘫坐在女儿的遗体旁。这一幕和14年前如此相似。那年夏天,他未满10岁的儿子溺水身亡。

  12月21日上午9点,株洲芦淞大桥附近的湘江边,风不是很大,却冷得刺骨。

  56岁的张胜华跑到岸边,一下子瘫坐在女儿的遗体旁。

  他13岁的女儿娜娜(化名)身体已经冰凉。这一幕和14年前如此相似。那年夏天,他未满10岁的儿子溺水身亡。娜娜是儿子离去后,来到张胜华夫妇身边的。

  一切似乎毫无预兆。

  21日早上7点20分,13岁的娜娜在家里吃了一碗粉后,背着书包离开小区。几个小时后,本应在学校补课的她,被渔民发现漂在江中。

  娜娜深得老父亲张胜华的疼爱。但这个青春期女孩内心深处的敏感、愤怒和小情愫,老父亲可能一直没有办法接近。

  被渔民发现漂在江中

  最先发现娜娜的是清晨在此打鱼的彭师傅和张师傅。还没到8点,彭师傅带着孙子开船准备前往下游收网,却看到一个背着书包的红衣女孩站在岸上的芦苇之中。

  "早晨这么冷,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彭师傅嘀咕了一句,却没多想。约一个小时后,彭师傅收网回程,发现岸边摆着一个书包,江中还漂着一件红色外套,船开近一看,原来是个女孩子,一动不动。

  彭师傅将船靠岸后,叫上了朋友张师傅将女孩拨了过来。张师傅报了警,刑侦民警赶到后发现,女孩身上并没有外伤,初步判断为溺水身亡,检查发现,口袋中还剩几块零钱。

  这个女孩就是娜娜。在手机的短信箱可以看到,这个手机早上还给她班主任赵老师发了一条短信"赵老师,今天娜娜有事,不能去上课了",很明显,是以家长的口吻。

  14年前曾痛失10岁独子

  在家中接到派出所民警电话,张胜华和妻子易艳群始终不敢相信,直到9点多张跌跌撞撞地跑到江边,看到女儿的尸体,才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大声嚎哭。易艳群则呆呆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你怎么又走了同样的路啊!"满头白发的张胜华感觉脑袋要炸了一般,此情此景何曾相似。早在14年前,还有10天就满10岁的独子,在暑假期间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河西一个池塘附近玩耍,不慎跌入池中溺水身亡。

  56岁的张胜华原本家在长沙,张在参加工作以后就来到株洲,老母亲也一直跟着他生活。易艳群家中有6个姊妹,"她从小身体不好,就顶了爸爸的职位。"易的一位姐姐边说边指了指脑袋。

  儿子去世的第二年,两夫妻生下了娜娜。那一年,张胜华43岁,易艳群35岁。生了女儿之后,易就从单位内退,张则在去年退休。女儿出生后,夫妻俩十分疼爱,生活上关怀备至。

  [人物]同学眼中的"学霸",父母眼中的内向孩子

  娜娜学习成绩很好,出事前在全年级还能够排前三名,用爸爸的话说,"能拿第二名绝不拿第三名"。每天6点钟起床,晚上还要上晚自习,经常做作业做到12点多,周末还要补习。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不爱讲话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的孩子

  周一到周四晚上9点多,张胜华都要去接下晚自习的娜娜,但娜娜只要爸爸在同学看不见的地方等她。

  小女孩的好强,在家校联系本上也可见一斑。这本用于学校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本子,会要求学生每天写下心中所想,家长和老师都会查阅。娜娜经常在这个本子上流露出对其他同学抄作业"看不惯"的态度。从她写的日志也可以看出,她很在意自己的成绩,也经常会关注别的同学成绩的变化和"对手"是谁。

  "她学习压力确实不小。"张胜华说,他们甚至交流的时间都没有。在家人的印象中,娜娜很内向,也一直不大爱说话,寒暑假也不太出门,就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看书。一位邻居说,家中的三个大人其实平时也很少出门。

  老师和同学觉着她挺"阳光的"

  家人眼中内向不爱言语的孩子,在学校老师眼中又是另外一个形象。

  老师们认为,娜娜是一个阳光和"有正义感"的学生。娜娜所在的班级是年级的重点班,同学称她为"学霸"。相处的很多同学也认为她"很开朗",她不仅是班长,也是学生会成员,经常会和同学谈些"八卦话题"。

  与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娜娜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她习惯将这些写进自己的QQ空间里。

  这一年多来,她几乎每周都会写一篇QQ日志,日志的内容多是学习、一周中的趣事,也有烦恼。一次历史书不见了,她写道,"我能肯定,是某个同学故意把我的历史书藏起来的,一定是嫉妒我历史考了100分!"

  后来日志中还有自己创作的"爱情小说",但张胜华和家人不懂上网,也没看过这些东西。

  张胜华并不是没有试图去了解女儿。但女儿的那些心事,他或许都不知道。

  难以捉摸的结局

  娜娜在这些日志中唯一一次提到爸爸,是看到学校一份校报刊登了某个学生的作文,她猜想"完蛋了,回到家的时候我爸爸肯定会说我的作文写得有多烂!"

  "让我意外的是,回到家后爸爸不仅没批评我,还表扬我作文写得很有进步!嘿嘿!"娜娜写道。

  12月20日晚7点21分,7点22分,7点26分,娜娜连续更新了三条日志:"看到你和她说说笑笑却把我孤立在一旁,真的很不爽!""只有你能真正伤我心。""一个个都那么虚伪,真的看不惯!"

  无法理解这个孩子当时究竟想表达什么。

  12月21日早晨,娜娜穿过一片芦苇来到了冷飕飕的湘江边。她究竟为何而来,再也不会写进她的日志里了。



原地址:http://163.fm/WmEyWu7


Sent from my iPhone

Wednesday, December 18, 2013

分享网易图集「赵作海错案获赔65万后亲人反目」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图集:「赵作海错案获赔65万后亲人反目」,与你分享。



原地址:http://163.fm/MHpUmy2


Sent from my iPhone

萧功秦:从邓小平到习近平――中国改革的再出发 [feedly]


 
 
Shared via feedly // published on 墙外楼 // visit site
萧功秦:从邓小平到习近平——中国改革的再出发

政治权威是否有利于推动下一轮改革?中国经济红利怎样持续?社会自治与政府管制又如何协调?12月8日下午,萧功秦、华生、江平齐聚凤凰大学问沙龙第二期,与200多位现场观众一起探讨中国改革的新方向。
中国新权威主义代表学者萧功秦以《从邓小平到习近平:中国改革再出发》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邓小平开启中国的新权威主义道路,它的核心内容,一是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受挑战,二是在政治秩序稳定的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来发展生产力。他认为,中国在改革中所形成的开明的新威权体制,有强大的社会功效,是一种举国性的社会动员体制,能够在转型中起到杠杆作用。
新权威主义虽然带来经济起飞,但萧功秦也指出这一体制的最大弱点是与政府主导者相关的一些部门、单位、企业、利益团体在改革转型中的获利机会更大,并且利益固化,导致贫富分化、国富民穷、国企病、三公消费膨胀与朋党式的腐败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被边缘化的"新文革"思潮与激进西化的的"茉莉花"思潮,又开始进入政治活跃期。
在此基础上,便可以理解习近平上台后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比如整顿官风、严厉反腐、整顿网络环境等,强调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萧功秦认为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用新权威主义的铁腕,抑制并防范政治参与爆炸造成的"薄壳效应",从而为进一步进行大幅度的全面改革,创造政治上的稳定环境,从政治学上看,"如果邓小平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的1.0版本,习近平就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的2.0版本"。与其用"政左经右"来表述习近平新政,不如用"铁腕改革"更为合适。
编辑:周东旭
以下为演讲内容:
从新权威主义视角看中国三十年变革
作为历史学者,我在开场白里要说几句带有历史感的话。第一句话,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来看,改革开放这35年,应该是170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第二句话,从两千年的历史来看,我们这个民族从35年以前的人均350美元到现在的5000美元,这是中国自孔夫子以来的80代人中,只有我们,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让一个民族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曾有新加坡学者对我说,中国现在的国运很好,如果从历史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事实。
大家都知道,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形成的历史选择,与一个人的关系非常巨大,这个人就是邓小平。他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中国后来走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四百多页,在我看来,其中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第一句,社会主义就是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第二句话,要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就必须发展生产力;第三句话,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改革开放;第四句话,要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的思想逻辑是,通过坚持共产党执政地位来保持政治稳定,通过政治稳定来实现改革开放与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这四句话构成了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关键就是两点,两个界限:一是共产党的权威不受挑战,谁挑战谁就是自由化;二是通过改革开放来发展生产力,什么所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就借鉴什么所有制。这是邓小平思想的精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作为改革家,他拥有三种可贵的政治资源:首先,他是一个元老派,而元老派一旦成为集权体制的改革家,其意义就极为重大,历史上大部分的改革家是少壮派。少壮派思想新锐但却缺乏政治经验,往往书生误国,导致改革失败,戊戌变法就是例子。而元老派一旦成为改革家,就拥有了少壮派精英所没有的三大政治优势,第一,他具有丰富的体制内政治经验,有着敏锐的政治分寸感与行动的边界意识;什么事情该做,做的边界在哪里,他非常清楚。邓小平的政治经验是在五十年的共产党革命实践中产生的。第二,他具有极高的政治威望与号召力,这使他有足够的政治资源去推动难度极大的改革,从而减少改革的阻力,克服改革的障碍。即使有失误,也有足够的权威资源继续领导改革。第三,他具有丰富的组织资源来建立改革动员体制。因为这三大政治优势,使得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在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大大下降,政治稳定得到保证,使他上面的四句话能在政治实践中得以落实。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一大关键。
从政治学上看,这种改革方式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可以称之为"新权威主义"的发展模式。新权威主义,从政治学上说,就是指后发展国家中那种具有市场经济现代化导向的、开明的威权政治或强人政治。有一位领导人曾经谈到他对邓小平的了解,他概括邓小平就是两句话:第一,共产党的权威不容挑战;第二,只要能让人民生活好起来的所有制都可以采取。只要坚持这两个原则,在逻辑上就可以引申出新权威主义,并在历史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展示为一种新权威主义的现代化路径。(事实上,据有人回忆,邓小平本人后来也说,他就是"新权威主义者"。)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邓小平先后击败了两种对改革的挑战:一种挑战来自于右的激进西化派,八九事件后,激进的西化派在政治上被边缘化;此后,第二种挑战又迎面而来,那就是否定改革开放、左的一套的党内保守派开始活跃起来,1992年以后,邓小平通过南方讲话,拔乱反正,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左右两种政治势力先后被边缘化以后,中国的新权威主义发展模式与秩序就基本形成了。
通俗地说,新权威主义者就是铁腕改革派。他既反对左的保守势力,也反对右的西化自由派势力,新权威主义主张在尊重现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用铁腕进行渐进市场经济改革,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现代化与向民主政治软着陆。凡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是新权威主义。
邓小平坚持的方针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改革政治学上分类,就是一种开明的新权威主义。曾经有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俄罗斯科学院的院士,去年在上海开国际学术讨论会时,在会上曾问我说,他不太理解什么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说,按照他所理解的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中国又不太像。而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全世界都有,谈不上是中国本国的特色。
我对他说,坚持共产党领导就是社会主义,因为,在中国意识形态中,四项基本原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中国特色。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启动市场经济改革的时候,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搞市场经济,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又搞市场经济,当然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时在座的《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傅高义,他表示很同意我的观点。可以说,新权威主义是一个发展政治学的概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政治学上的表述。
我们可以从新权威主义的视角,对改革开放的历史作如下简要的概括,如前所述,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通过他的四句话,三个法宝,应对了二种挑战,即左右两极的政治干扰和挑战,实现了一个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以后,是江泽民朱镕基时期(编者注:以下简称江朱时期),正是在新权威主义的政治框架下实现了经济转型,也就是说,一方面,坚持执政党地位不受挑战,另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江朱时期这十几年,做成三件大事情。
第一件大事,是分税制,通过"交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税收制度,调动并激活了全国三十个省市的多元竞争活力。
第二件事,就是实行了"管理层收购"为主要特色的国营企业转制,通过管理层收购(MBO)使产权明晰化,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利益主体,企业与利益主体的竞争力得以被激活,从此银行坏帐这个无底洞也就解决了,中国成为了市场经济国家。
第三件事,那就是加入WTO,中国优质劳动力与经济改革相结合焕发出的经济竞争活力,从此"打遍天下无敌手",让中国的GDP成为世界老二。
众所周知,没有国有体制改制,没有加入WTO,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现在的中国经济繁荣,然而,如果没有新权威主义制度作为保证,这两件大事也做不了。当然,为了实现经济转制,中国有三千万工人下岗,他们为我们民族的经济转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用一位参与这一工作的老干部的话来说,下岗是残酷的,也是必要的。正是在新权威主义体制下,做成了这件非常难做的事情。在多党民主体制下,强大的工会早就把所有的下岗提案否决了,要完成触及那么多人的利益的事,是根本难以想象的。
到了胡锦涛温家宝时期,正是在经济转型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经济起飞,并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三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史概括地说就是三句话,邓小平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的政治基础;江泽民时期在这一新权威秩序下,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转型;胡锦涛时期在经济转型基础上,实现中国的经济起飞。
如果把中国和苏联改革做个比较,就会看到新权威主义体制对于传统大型国家改革的优越性。如果说,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务实的渐进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的成功;那么,苏联改革的失败,则是浪漫的激进民主自由主义模式改革的失败。苏联改革本来与中国一样,完全可以成功,但他们采取的却是注定失败的错误路径。戈尔巴乔夫采取激进的政治民主化路径,放弃了苏共对改革全面的可控制能力,导致苏共的瓦解,从而失去了改革的主心骨与主导力量,叶利钦执政后,采取一步到位的经济休克疗法,他们认为,"因为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跳过一条河,所以必须一跳过河,一步到位。"他们采取的五百天沙塔林计划,不是根据现实的可行性,而是根据他们认为的激进改革的必要性来决定改革路径。其错误可以用另一个比喻来说明,那就是,"飞机不可以在飞行途中换发动机。"
苏联采取错误路径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只要举苏俄政治精英自己后来说的话,就可以说明问题了。苏联那些政治精英们事后确实感到后悔,戈尔巴乔夫在90年代曾对采访他的中国记者谈了一句心里话,他说"加强党和国家对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他说,"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条件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让少数人一夜暴富。让赤贫者数量远远超过过去,是灾难性的错误。"
叶利钦在辞职的电视演说中也向全国人民表达了自己的忏悔。他说,"我在辞职时,有一句话必须要告诉俄罗斯人民,我对不起你们,我曾经以为在一夜之间可以通过举手之劳,俄罗斯就可以告别极权黑暗的过去,进入光明富裕的未来,我的想法落空了,想得太天真了,事情要比我想象得复杂得多。"
一位曾经是持不同政见者的马克西莫夫,面对激进革命后的俄国的巨大灾难,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知道自己过去写的书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我就不会写那些书;假如知道苏联这只大船会沉没,我就不会去摇撼这只船。"这句话我想是意味深长的。
三十年改革中的矛盾导致左右极端思潮重新活跃
然而,事物总具有两面性,中国第一波的新权威主义这种转型体制,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政府主导型的、由国家引导的市场化过程,这样,与政府部门密切有关的企业、单位、官员、法人与利益集团,在培育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用本身与政府关系的特殊地位,有更多的获利机会,这种利益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进一步固化与垄断化,于是形成结构性的"近水楼台效应"。由此而产生社会不公、腐败、各种矛盾与问题,我在《超越左右激进主义》中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五种基本困境。它们有:高税收下的国富民穷、利益垄断下的贫富两极分化、国有病、朋党式的腐败、三公消费膨胀与文化创新力的弱化。等等。
例如,中国的税收高达GDP的34.5%,居全世界居第二位,第一位是法国,而法国是高福利的国家。又如,三十年来,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19倍,而国家税收则增加了980倍。又如,据有关学者统计,2006年我们的三公消费就达到9000亿人民币。国有病也很严重,有学者统计,有些高管名义上的工资要比中国普通民工高数千倍,某大型石油企业,一个吊灯就几千万,某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俱乐部,富丽堂皇像凡尔赛宫,这都是客观事实。高铁当然是非常伟大的业绩,但高铁车厢中的厕所,一个马桶组合要十几万,一个水龙头一万多,几乎是用金子铺起来的那样贵。为什么会有那么高造价?因为承包商与刘志军、张曙光这样的贪官勾结起来。
高税收无法拉动消费,内需不足,又要保持GDP,怎么办?只能靠政府进一步加大投资,例如几年前的四万亿投资,后来又批准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大造地铁,而加大投资的结果,肥水进一步流入大型国企,金融又是向国企倾斜。中小企业生存在高税收的压力来本来就非常困难,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腐败严重,官场三公消费胃口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区,三公费用的缺口则通过加大罚款与税收力度来解决。这种社会不公引发越来越频繁的群体事件,有的地区为了抗议乱罚款还出现罢市。所有这些问题,对生产发展与社会竞争力造成巨大的挫伤。
由此可见,政府主导型的新权威主义体制,一方面实现了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在有些方面甚至陷入恶性循环。近年来,社会不满情绪上升,群体事件层出不穷。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被边缘化的"新文革思潮"与"西化自由主义"思潮,又开始进入政治活跃期。极左的文革思潮和极右的茉莉花思潮,虽然价值取向完成相反,但是对现存秩序构成潜在的巨大挑战。这两种激进主义思潮,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第一,它们都有能够自圆其说的意识形态;第二,它们能够把复杂的中国问题与矛盾,打包成一个简单的政治口号,并且通俗易懂,来吸引大众,"新文革"思潮要通过所谓的"反对走资本主义"的文革运动来恢复改革以前的旧体制,"茉莉花"思潮则主张通过一步到位的多党制选举政治来实现所谓的自由民主;第三,它们在民间都有深厚的政治文化基础。正因为如此,它们都能形成动员民众政治化的"广场效应"。
最近几年来,社会上群体事件频发,虽然迄今为止的群体事件大多是非政治化的,就事论事的,但是由于网络发达,从非政治的群体事件,向激进的民粹政治运动演变,形成极左的文革民粹主义运动与激进的自由主义民粹主义运动,这将是迟早的事情。不管是左的文革式的民粹主义,还是右的西化民主的民粹主义,都将使中国陷入高度不稳定的甚至分裂的社会状态。中国向何处去,再次成为问题,这正是习近平新政的历史背景。
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向新的变革
十八大提出解决矛盾的原则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的理解是,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中道与理性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把改革引向更深层,进而解决中国的问题。
新的路怎么走?执政党意识到,一方面,只有走邓小平开辟的改革开放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层矛盾,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问题倒逼改革",改革在解决问题中深化,这是改革永无止境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又要维持政治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一年来,习近平治国理念已经相当清晰,我们可以从十八大以来的以下措施,看到习近平新政的一些特点:
第一,通过新的八项规定,理顺民气,缓解社会上的焦虑心理,只有理顺民气以后,才能够排除激进主义利用社会不满情绪制造"广场效应"的可能性。
第二,提出新整风,通过克服官僚主义,通过官员的自我改革,自查自纠,来整顿官风,不但能有效地化解老百姓的不满,而且为大幅度改革做好组织准备。
第三,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打击腐败不但可以赢得民心,而且可以树立中央权威和威慑力,从而打击挡道的保守势力,起到敲山震虎作用。
第四,整顿网络环境。整顿网络环境的主要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避免极端主义利用网络,引爆社会政治参与爆炸,保持改革所需要的政治稳定环境。当然,也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可能,要警惕某些保守官僚与有权势的既得利益集团,以整顿网络环境为借口,打击揭露他们不法行为的人民群众。某些地区已经出现这样的迹象。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第五,通过强调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来压抑无序政治参与的膨胀和井喷,进而维持改革开放所需要的政治稳定。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与话语权,决不是要回到旧时代去,决不是搞原教旨主义,而是用意识形态的"刀子",形成威慑力,防止政治参与爆炸。客观地说,如果运用得当,分寸把握好,这将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维持政治稳定的一种特殊优势,是中东威权体制所没有的政治资源。
这里要特别提到,坚持"两个不能相互否定",即"不能以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以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的新提法。《人民日报》刊发的秋石文章可以明显看出来,"两个不能否定"的实际意思是"不能用后三十年全盘地否定前三十年",文章说,这样提"并不是要忽视甚至掩盖文化大革命前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文章还重申了八十年代党的历史决议精神,明确了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严重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容挑战,而决不是要回到改革以前的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上去。这里体现的是新权威主义的政治功能,这样做,就是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政治上的稳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还特别提到,对于毛泽东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的纪念活动,要"隆重、简朴和务实",其实,就要用"简朴"和"务实",来防止一些极左派人士利用纪念毛泽东的机会反对改革,因为某些极左派人士正是利用毛泽东这个符号来攻击改革开放。两年前我到重庆开学术会议发言,当时是"唱红打黑"最火热的时候,我在发言时就提到要警惕某些人利用"唱红打黑"反对改革,利用"毛泽东"来打击邓小平,当时居然就有几个人站起来要我"滚下去",说我"打击文化大革命"。王立军当年就曾在重庆打出"欢迎乌有之乡的战友们参观重庆市公安局"屏幕标语。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极端主义思潮已经如此嚣张。
第六,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与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加强统筹功能。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政治制度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常态政治,常态政治需要制度性分权,而中国的转型期则属于非常态政治,需要运用更有效率的"看得见的手",去推动改革进程,发挥集权统筹功能,才能防止各管一摊、"九龙治水"式的各自为政,避免"号令不出中南海"的现象出现。
如果说,以上这些措施中不少都体现了新权威主义维持政治秩序的功能,其目标就是为了在稳定的环境进行更大幅度的全面改革。那么,三中全会"改革60条"的提出,则充分体现了大幅度改革开放的态势。"改革60条"内容十分丰富,改革幅度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包括废除劳教、加速户籍改革、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降低国企高管薪金、国企每年上交国库利润要逐步提高到30%、医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开诊所、符合条件的资金拥有者可以自办银行、农村土地入市价格随市、逐步实行官邸制、局级干部以下不备公车、加强反腐败制度创新、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强化司法审判和司法体制独立性、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改革纪检与司法制度、使地方法院从对地方与部门的人、财、物的依附中独立出来……文件的精神是,凡是社会能办的,一律交给社会去办。
在经济领域,也有大量市场经济化改革的措施连番出台,特别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激活竞争机制。
习近平新政:中国新权威主义的2.0版本
如何把习近平的新政内容综合起来加以理解?如果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波新权威主义,是新权威主义的1.0版本;那么,习近平新政,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波新权威主义,是新权威主义的2.0版本。1.0版本和2.0版本的区别何在?概括地说,第一波新权威主义,就用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去启动市场经济改革;而第二波新权威主义,用政府这支手,去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使市场经济起到决定性作用,克服前一阶段改革所面对的矛盾,即政府主导改革造成的近水楼台效应与利益垄断与利益固化。
改革六十条颁布的那天晚上,国外一个著名大报记者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看三中会会,我就是这样回答他的。我还说,习近平代表着中国新权威主义的黄金时代到来了。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管理,决不是要回到改革以前去,从改革六十条来看,习近平决不是原教旨主义者,而是要用坚持党的意识形态来防止政治参与爆炸,影响改革稳定。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国民主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这位记者在电话里说,你这样说到新权威主义,我们外国人就容易理解了。那个记者后来在报道中说,"习近平是萧功秦心目中的模范领导人邓小平的新化身"。事实上,我也确实认为,习近平深刻地理解了邓小平思想的精髓。习所做的是正是邓小平思想的体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现阶段的改革目标,是要从"半开放的官僚市场经济"向全面的成熟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第二波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从以国家为本位的半现代国家向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转型,是从"强国家–弱社会"结构,逐转转变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均衡结构。最终目标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并使国家进入更加具有现代治理水平的体制。
这两个版本都是新权威主义,因为都是要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力求避免传统集权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的政治参与井喷和连锁效应的陷阱,都是要通过大幅改革,来实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其最终目标是在条件成熟时实现向中国特色的民主体制的软着陆。
从长远来说,我对中国的未来抱有谨慎的乐观。在这里,我愿意对未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作一番预估。从大趋势来看,在较短的三到五年内,随着"改革60条"的逐步落实,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不满情绪与焦虑情绪将会逐渐化解和稀释。
如果改革进展顺利,从中期即五到八年时间来看,原先受激进主义或极端主义思潮影响的人们,将会逐渐向温和的中道理性方向靠拢,而坚持极端思潮的人们将会失去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走向边缘化。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十到十五年时间里,随着极端主义的社会心态基础的逐渐消失,随着中等收入人群数量的增加,中国将成为橄榄型结构的中产阶级社会,在那种情况下,中道理性将有可能成为社会共识的基础。我认为,民主的真正基础是以温和与中道为基础的社会共识。社会上这种共识度越大,民主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化的质量就越高,民主的有效性也会越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中道理性的社会共识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大,那么,中国民主化时代就会水到渠成地到来。当然,这是指比较顺利的发展大趋势而言。
克服集权国家现代化中的"薄壳效应"
为什么新权威主义在后发国家成长初期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新权威主义的政治功能到底何在?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我在过去写的几本书里,对这个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在在这里我要把自己多年来集中考虑的一个问题提出来,愿意与大家一起讨论与分享。
一般说来,传统集权体制的国家,在改革初期,或现代化发展初期,往往会出现政治参与爆炸与井喷的危机。这是因为,集权体制长期缺乏矛盾化解的机制,聚结的矛盾就会累积起来,当集权体制进入改革时,往往又是社会危机严重到非改革不可的时期,进入改革开放时,往往又会出现统治精英的政策宽松期,这时,由于人们对政治宽松的预期,原来被压抑的、无法表达的各种政治诉求与愿望,就会在短时期内集中地爆发出来,并且还会引发此起彼伏的连锁式反应,如同井喷一样。这些政治诉求往往又会与激进主义、浪漫主义思潮相结合,提出让当政者无法接受与难以实现的要求(因为社会刚进入改革,许多矛盾不可能在短期解决)。
此时的改革政府就会处于进退两难状态。如果压抑这些诉求,就会引发更大的社会不满,就一定会导致参与抗争者的悲情反应,这种悲情往往是传染性的,会在民众与抗争者中结晶起来,并形成更剧烈的反弹,迫使当政者不得不做出更强的、甚至过度的反应,于是形成冤冤相报。这种双向的过度反应,会使双方的温和派被边缘化,双方的激进派与强硬派之间形成"强强互动"的恶性循环,直至发生革命。如果为了平息抗争者,统治者作出大幅度的全面让步,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参与诉求十分强烈,抗争者中的激进分子会掌握广场上的话语优势,他们肯定会利用这种优势提出得寸进尺的要求,把政府逼得无路可退,结果也是一样,或者政府垮台,形成无序状态,或者迫使政府强力手段压制或让政府中的强硬派上台,政治精英从改革派变成强硬派,从强硬派变成保守派,改革将从此夭折。
从十八世纪以来的人类改革的历史来看,集权体制的现代化变革,一般总是会伴随着激烈的政治参与井喷与爆炸,而政治井喷所引起的双方过度反应一定是悲剧,悲剧的结果要么是革命,要么就是走向倒退与反动,几乎没有第二种可能。俗话说,不改革等死,改革早死,在一定程度上印合了这种集权体制改革的两难困境。
我把集权的传统体制进入开放和改革阶段后就很难避免政治参与引起的政治井喷的困境,称之为传统集权体制的"薄壳效应",这是我想出来的一个新名词,众所周知,地壳最薄的地方是最容易出现火山爆发的。
大家都可以从历史上找到许多薄壳效应的例子,法国大革命就是如此,路易十六是一个倾向于改革的国王,比过去的路易十四要好多了,他召开了一百多年来没有召开的三级会议,却从此陷入了薄壳效应,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就是法国大革命的薄壳效应引发革命的故事。
中国的清末新政为什么会出现辛亥革命?慈禧太后觉得不改革不行了,新政改革幅度与力度之大,远超过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从筹备立宪以后,清王朝的改革很快就陷入薄壳效应。慈禧太后死到辛亥革命爆发,只有三年时间。
某种意义上,我国一九八九春夏之交的风波,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出现的一次薄壳效应。而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就是典型的薄壳效应的连锁反应的结果。可以说,集权国家改革初期的"薄壳效应"是改革精英的"华容道",是改革必须穿越的"卡夫丁峡谷"。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改革发起到薄壳效应发生以前,新权威主义的铁腕改革路径,如果运用得当,把握分寸,在保持对时势的可控制力的同时,能够防止极端主义与激进主义对改革的干扰,并通过进行理性的渐进改革来化解结构性的矛盾,满足社会大众的愿望,在这一方面,新权威主义可以起到积极的功能。如果仅仅是压抑而不进行改革,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只求大幅度改革,而没有新权威主义维持政治稳定,也同样不行,因为会引发前面说的政治参与爆炸。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权威主义具有"延时功能",也就是说,在保持稳定的一定时间内,为改革争取时间,通过改革来解决矛盾。只有通过解决矛盾,连锁性的社会爆炸才会逐渐被消解。当新权威主义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等收入阶层逐渐增加,深层次社会矛盾渐次解决,极端主义与革命思潮就失去了他的社会基础,薄壳效应就可以避免。到水到渠成时,那时中国的民主化时代就会到来了。
新权威主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改革,被事实证明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发展模式。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推行新权威主义,就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权威主义体制就一定会成功。从世界范围来看,新权威主义有劣质的,也有优质的,从上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看,通过有现代化导向的强人政治来推行改革,取得新权威主义成功并走向民主化的,也只是一部分国家与地区,比如韩国、台湾地区,都属于东亚威权主义体制,此外,还有南欧型的新权威主义,比如西班牙、葡萄牙,都是从新权威主义平稳向民主体制过渡的例子。相对而言,中东、拉美、非洲型的强人威权体制,其功效就差得多。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在这里就无法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我过去写的几本书。
另外,我要说的是,中国的新权威体制,应该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模式,我把它理解为"中国-越南模式",这是一种通过改革维新,将革命的前列宁主义体制转化成的新权威体制,这种威权体制由于获得革命政治资源的支持,在维持社会稳定,进行社会动员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要和大幅度的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如果没有大幅度改革,只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就不能称之为新权威主义。只有大幅度改革和政治稳定相结合,这种体制才能够发挥自身功效。
新权威主义体制最终要过渡到民主
如果要问我对未来中国前景的看法,我对未来民主发展是抱了谨慎乐观的态度的,前几年左和右两种极端主义思潮崛起,与我们体制的不完善有关,如果三中全会的新方针和"改革60条"目标逐步实现,可以预见,前些年活跃的左和右的两种极端思潮,将会被边缘化,在社会不满情绪逐渐消解后,左的激进主义者和右的激进主义者相当一部分会向中间派靠拢,中间派的社会共识将日益壮大,最终将有可能成为社会主导的一种力量。可以认为,当中道理性成为社会共识,大规模的民主化时期才有可能到来。中道理性和中道共识的发展,是中国未来民主体制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二十世纪人们对民主的思考中,很可能有一个误区,以为民主是解决分歧与矛盾的工具,于是矛盾越多,分歧越大,人们就越希望实现民主化,以为通过民主化就会在人民中间形成妥协协商的机制,矛盾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在社会矛盾深化,社会分歧严重的情况下推行民主,恰恰是火上加油,大家只要看看这几天泰国的红衫军与黄衫军之间的民族分裂与冲突,看看乌克兰在加入欧盟问题上的社会对峙,看看科索沃危机中的血腥战争,看看卢旺达的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种族绝灭的大屠杀就清楚了。相反,我认为,以中产阶级橄榄型结构为基础的中道理性共识,才是民主化的必要条件,理由前面已经说了。而新权威主义的功能,就是为实现这一中道理性为基础的社会创造条件。
新权威主义是目前中国发展的一个阶段,最终目标还是走向更开放、更民主、更自由的社会主义民主体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不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习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永无止境",我从这些话中,看到中国现在的体制对环境挑战的适应能力与发展弹性。中国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中国以后要走的路会更加艰巨,但是未来前景也应该是越来越好。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另一方面当政者应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中道理性、共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自治程度的提升。新权威主义者应该作为发展社会组织的一个园丁,让社会组织与国家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使原来的"强国家、弱社会"体制逐渐变成"强国家、强社会"的均衡体制。到那时,中国的民主才可能真正得以落实。(注:讲演者为了表述得更完整周全,在演讲实录的基础上,对本文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修改)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Sent from my iPhone

Tuesday, December 17, 2013

分享网易新闻「武汉乱置废弃物致8人患癌去世」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武汉乱置废弃物致8人患癌去世」,与你分享。

  【武汉:20万吨危险废弃物处置不当其毒性是砒霜的900倍】

  武汉市被5所违规的垃圾燃烧发电站所围绕,每天产生垃圾焚烧飞灰600吨,均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其毒性是砒霜的900倍。16亿搬迁款不知去向,是市政府不作为,还是监管不当?《经济半小时》记者展开调查……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这几年来,国家各级部门关于环保的法规一直都在逐步的完善。然而我们的《经济半小时》记者在武汉调查时却发现,这个城市的一些垃圾焚烧场,正在严重的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

  邻近垃圾焚烧厂小区一年内八人因癌死亡,到底是谁选址不当?

  11月底,《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旁的芳草苑小区,见有《经济半小时》记者来访,居民们纷纷诉说他们住在这个小区里的种种煎熬。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气味很多,就像臭脚丫的味道。

  居民:眼睛辣得疼。

  居民:一年四季,不能开窗户,窗户从来不能开。

  居民:小孩根本不能出来玩,大人自己都呆不住呢。

  小区居民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他们这一带就常常被刺鼻的气味笼罩,无论天冷天热,居民们都不敢开窗透气,就连晚上睡觉也要门窗紧闭,让居民们担心的是,这种弥漫在小区的刺鼻气味不仅味道难闻,很多的居民还陆续出现了很多不适的症状。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睡一晚上,我这个嗓子就不舒服。

  居民:完全受不了,病了才出院。

  居民:蛮难受,刺鼻,再就是胸闷,短气,人就蛮不舒服。

  更让居民们担心的是,小区里很多的孩子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以及过敏性的皮肤病。居民张大妈的孙子才一岁十个多月,自从小区出现刺鼻气味之后,小孩子就出现皮肤过敏症状,怎么治疗也不见好转。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给你们看,身上、屁股,全是这样的,这就是空气影响这皮肤不好。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经济半小时》记者:去医院看了没有?

  居民:看了,医生就说是环境不好。

  《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小孩身上、脚上都是一片片的红疹子,而孩子的一双手,也是显得异常的毛糙。

  居民:你来摸他的手,毛糙得很,比老人的手还毛糙。

  张大妈给《经济半小时》记者拿出了孩子的病历,她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从今年元月份开始,他们不知道带孩子跑了多少趟医院,虽然不断打针吃药,但孩子的过敏症状到现在依旧严重。

  居民:着急哟,怎么不着急哟。不管什么药,别人用土方法,用药洗,没有用,就是说你这里的环境不好,在医院里,也是这么说,我们在同济医院看的呀。

  孩子的病例

  出现不适症状的,还不仅仅是张大妈家的孙子,居民刘女士现在住的房子本来是她姐姐的,但是因为姐姐的孩子一住在这里就出现严重过敏的症状,所以姐姐将房子让给了她,自己带着孩子搬到了另外的地方。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只要一闻到那种气味,我侄子吸了以后就会过敏,到同济里面去治疗,还是治不好,完全就不能过来,过来就全身痒,起点点。

  因为害怕弥漫小区的刺激气味影响孩子健康,很多有条件的居民不得不将小孩送到别的住处生活。

  居民:孙子不敢回来,如果我想看,赶快带回来,半个小时就走。

  居民:有时星期天,我让儿子带孙子回来玩一下,他说臭死,不愿意回。

  居民:我就这一个孙子,你说谁不想在一起呢,没办法在一起。

  居民们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常年发出刺鼻异味的就是小区旁的一座垃圾焚烧厂。站在居民楼上,记者看到,这座垃圾焚烧厂和芳草苑小区几乎只有一路之隔,厂区和小区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米,在小区里,可以清楚看到厂区的烟筒依然在冒着黄黑色烟。《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小区采访期间,也时不时会闻到一阵阵刺鼻的臭味。

  冒着黄黑色烟的烟囱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天天就是这种味道,太臭了。

  居民:太难受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芳草苑小区建成时间不长,总共有6栋楼,居民500户1500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拆迁还建户,还有一部分是商品房,2008年,小区建成后,居民们陆续入住。不过据居民们反映,在入住之前,居民们根本没有听说过小区旁有一座垃圾焚烧厂。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居民:确实上了当,开放商一开始说,没有这些事情的,所以才买了这个房子的,现在真是蛮伤脑筋。

  居民:像这种事情,让建垃圾焚烧厂,就不能让我们建小区。

  居民们说,从2008年住进这个小区不久,就听说旁边正在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厂,这过程当中包括芳草苑小区在内的周边居民们多次向武汉市、汉阳区政府部门反映,希望不要将垃圾焚烧厂建在锅顶山,但最终2012年下半年焚烧厂还是建成点火运行。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我本人反映过三个渠道,环保局、信访办、区政府,环保局来了掉头就走,没有二话,没有下文,不作为。

  居民:我们到工厂里面去了,跟他们交涉,他说我是从北京过来的,那是个工厂老总,这是原话,从北京过来的,现在在这里工作也是政府允许的。

  居民们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垃圾焚烧厂点火运行到现在不过一年的时间,几乎日夜不断的臭气,不仅影响到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小区接连不断的反常现象,也让居民们心存恐惧。这是一份小区居民自己统计的一张死亡名单,从今年年初到11月份,只有1000多人的芳草苑小区接连有8位居民,因为患肺癌、肝癌、淋巴癌等疾病相继去世。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我们小区一位师傅,打拳打了七八年了,他在这里住,哟,一下子死了,以前身体真是好,他打太极打了七八年啊,一检查,淋巴癌。

  对于被臭气包围的居民们来说,他们现在既无奈也很无助。

  居民: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我们想多活几年,像这样搞的话,连小孩都活不长,何况我们呢?我们很难受,真是没有办法。

  武汉芳草苑小区的死亡名单

  武汉芳草苑小区居民们说,这个小区今年以来已经有8位居民相继因病去世,这与小区旁的垃圾焚烧厂是否有直接关系,还需要更权威的专业机构进行调查。但在居民小区旁边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个常年散发出恶臭的垃圾焚烧厂?这个焚烧厂当初是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它又是否经过环保审批?而它的排放是否达标呢?

  未通过环评非法生产16亿搬迁费去向不明

  在汉阳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大门,上面写着"北控环保—武汉博瑞环保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仅仅看这个牌子,一般人很难知道这其实是武汉市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之一。公开资料显示,汉阳锅顶山垃圾焚烧厂于2005年正式立项,2006年底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年底正式点火运行。项目设计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总投资4.53亿元,由武汉市财政和武汉博瑞环保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博瑞环保负责建设和运行。

  从地图上看,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地处武汉市二环和三环线之间,距离汉江仅仅1.5公里,距离汉阳区王家湾商圈仅仅3公里。而在厂区周边调查的过程中《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在这家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周边几百米的范围,几乎全部是居民小区或是当地村民的私房,居民至少有数万人,而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与厂区仅仅相隔几十米的距离。采访中,《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无论是距离厂区几十米、几百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居民,对于垃圾焚烧厂散发出来的臭气,居民们都能闻得到。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真是臭,像是鱼腥的臭味,真冲人。

  居民:这一圈的村民都不敢开窗,喉咙痛,我以前没事,没开的时候,喉咙不痛,这厂开了以后,我每天要吃药,不吃药不行。

  居民:怪味,相当冲人,让人无法生活,这个烟,我们在外面晒衣服,白衣服都一层黑的,这个厂不应当建在我们这个地方,对我们影响相当大。

  为什么垃圾焚烧处理厂建在了居民区如此密集的地方?科学研究已显示,垃圾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二恶英"的物质,它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其毒性是砒霜的900倍。二恶英一旦进入人体,可以损害多种器官和系统,并从此长期积蓄在体内,最终致癌。垃圾焚烧过程中,即便有环保措施,也必然会有二恶英等有害物质随烟道,排放到空气当中。

  二恶英对人体危害要高于砒霜

  国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明确规定,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这个标准的制定,正是为了降低垃圾带来的污染风险。那么锅顶山垃圾焚烧厂为什么最终还在建在了居民区附近呢,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几位焚烧厂周边几位居民代表,首先来到了武汉市汉阳区环保局,环保局监察执法大队一位负责人给予了这样的答复。

  武汉市汉阳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我大体的印象是2005年,就国家规划了立项了,2005年,但是不知道你们小区是2005年以前建的,还是2005年以后建的。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05年以后建设的。

  武汉市汉阳区环保局工作人员:现在在追责规划了。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规划的问题,第二个方面,他是省市做的环评,这个环评以后验收,因为涉及到350米以内,还有住房就不能验收了,所以工厂没验收就投产了。

  锅顶山垃圾焚烧厂05年立的项,并先于芳草苑小区规划建设,建成后没通过验收就点火运行了,到现在还属于违规项目。至于为什么规划出了问题,导致居民区和焚烧厂近在咫尺,上级相关部门正在追查。

  武汉市汉阳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这个事现在国家环保部和国家监察部正在查,现在正在处理这个事,因为这个东西我们讲,它也不是我们管的,是省市管的。我大致是知道,就是纪委都介入了,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其它的我不便于说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2013年10月12日,国家环保部公开通报了全国72家污染企业名单,武汉博瑞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也就是锅顶山垃圾焚烧厂名列其中。而在此之前,2013年7月,湖北省环保厅环境违法监察通报显示,锅顶山垃圾焚烧存在:未经环评验收擅自生产;治污设施未落实;擅自处置垃圾滤液;防护距离内居民未搬迁等严重违法问题,要求该厂立即停产整改,未经批准不得生产。但居民们说,他们从没听到过类似信息,并且锅顶山垃圾焚烧厂的生产根本没有停止。那么,对于这一情况,当地环保部门是否知情,又是否尽到了监管责任呢?

  武汉市汉阳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他的环评,是湖北省和武汉市搞的,它不是我汉阳能管得事情。我不够级别区管它,你明白吗,我们也是没办法。

  既然汉阳区环保局管不了这家企业,那么武汉市环保局又是如何监管的呢?《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小区居民又来到了武汉市环保局,见到了环境监察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

  武汉市环保局工作人员:选址规划,必须要承认,有这样的问题。现在相当于是一个既成事实,是一口夹生饭,武汉市政府包括给汉阳区政府的拆迁费,都已经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了汉阳区政府,就是推动周边综合配套改造拆迁这一块。去年我记得是16个亿,这一块已经给了汉阳区了。

  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根据规定,锅顶山垃圾焚烧厂周边350米防护范围之内不能有任何居民,现有居民的拆迁费用,武汉市政府去年就已经拨付给了汉阳区政府,但为什么没能进行拆迁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本应没有居民楼的区域,布满密密麻麻的楼房

  武汉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我跟你讲,这个和汉阳区政府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建设,明知道它有垃圾焚烧厂还围过去,汉阳区政府还是要担一定的责任。现在我跟你讲,监察局下来已经查这个事了。

  那么,没有经过环保验收、存在严重污染风险并且早就被国家环保部和湖北省环保厅要求停产的锅顶山垃圾焚烧厂,为什么能够一直在违法生产运行?武汉市环保局又是如何履行环境监管责任的呢?

  武汉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我们的职权范围之内,不可能让它停产,停产的话要给市政府打报告,包括我们的报告都给市政府打了,包括它没有验收的问题,包括它已经进垃圾烧的问题。但是市政府,它也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全市的生活垃圾到哪里去。

  工作人员说,武汉市城管委是垃圾焚烧厂的业务主管部门,明知道锅顶山垃圾焚烧厂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武汉市城管委为何还在为垃圾焚烧厂提供垃圾,并由他继续生产呢?

  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我们也跟政府打了报告,已经向它停止供应垃圾了。另外具体是怎么执行的,我不太清楚,但是肯定是我们已经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据我了解应该是至少这个进厂的垃圾量应该是很少的。

  12月5号,《经济半小时》记者随周边小区居民一起,经过一番周折,来到了锅顶山垃圾焚烧厂的厂区。进厂区之前《经济半小时》记者还特意观察了一下,工厂烟筒依然在冒烟。在焚烧厂办公楼的楼梯处《经济半小时》记者碰到了一位垃圾焚烧厂负责生产的负责人。

  武汉市博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现在我们已经停产了。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那你看,现在怎么那么臭啊。烟筒还在冒烟呢。

  武汉市博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那我不知道。我们无法解释。

  随后,这位负责人扬长而去。在这层楼的办公室,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经济半小时》记者找到了这个焚烧厂的总经理助理,他并不否认工厂依然在生产,并且也承认工厂确实有臭味。

  武汉市博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垃圾厂,你说完全百分之百没有一点臭味,那都是哄人的。到日本、美国都是有臭味的。但是我们这个臭味,说内心话,我还觉得我们的臭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我们希望未来武汉市2049年的白云蓝天,武汉市政府自己为自己去想一个方法,我们希望尽快作出决断,不能让污染越来越深,越重,贻害无穷,政府关停并转这个厂是最好的一个决策。

  尽管疑问还有很多,但随着我们《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有几点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武汉锅顶山垃圾焚烧厂和芳草苑小区的规划有一方一定出现了问题,锅顶山垃圾焚烧厂未通过环评验收便擅自生产,垃圾焚烧厂的治污设施没有按规定落实。而《经济半小时》记者接下来的调查发现,武汉垃圾焚烧厂存在的问题远不止锅顶山垃圾焚烧厂这一处,并且垃圾焚烧潜在的污染危害远比居民们想象的要大。

  在湖北武汉,上千户居民的居住地与垃圾焚烧厂近在咫尺,并且这样一个给居民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的项目,竟然是一个没有通过环评验收,一直在擅自生产的违规项目,而《经济半小时》记者进一步调查还了解到,武汉环保局今年的一次通报材料上显示,武汉市包括锅顶山在内的所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都存在着违规违法行为,而潜在的危害,更是让人感到了担心。

  武汉全部垃圾焚烧发电厂违规一年超20万吨致癌物"飞灰"去向何方?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武汉市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推进垃圾焚烧项目,目前已规划建成5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别位于武汉市的青山区、东西湖区、江夏区、汉阳区以及黄陂区,其中,位于黄陂区的汉口北垃圾焚烧发电厂规模最大,日处理垃圾2000吨。

  12月初,《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的汉口北垃圾焚烧发电厂,半路上,《经济半小时》记者远远就可以看到一个大烟筒冒着滚滚浓烟,而在烟筒左侧不远就是一个居民小区。

  浓烟的旁边就是三栋居民楼

  走近厂区,一股刺鼻的气味袭面而来,门牌上写着武汉汉口绿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厂区里矗立的一座大烟筒里,浓烟翻腾,在天空形成一条烟龙。

  这个小区距离垃圾焚烧厂大约500米的距离,居民们反映,住在这里每天的臭味让人难以忍受。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吓死人的味道,就是一种臭味。

  居民:晚上都不出来,回去躲着把窗户关着,有时候冲鼻子,说不来那种味道。

  居民们说,这个垃圾焚烧厂在这个地方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周边居住着数万居民,对于垃圾焚烧厂散发出来的刺鼻气味以及烟尘污染等问题,他们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但都没有任何作用。

  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居民:反映无效啊,反映有啥用呢。

  采访中,《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垃圾焚烧厂还不仅仅是臭味和空气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武汉市的5家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存在违法处置"飞灰"的问题。"飞灰"是一种垃圾焚烧的剩余物,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90%都伴随其中,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明令规定,飞灰只有在产生地进行必要的固化和稳定化处理之后,方可转移处置。飞灰一旦泄露,就会造成极大的污染隐患。在武汉市环保局的官方网站上一份公开的文件显示,目前武汉市5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产生垃圾焚烧飞灰约600吨,均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固化处理。也就是说武汉市的5家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存在环境违法行为,而未经固化处理的飞灰一旦泄漏或是处理不当,飞灰当中大量的致癌物二恶英就会污染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事故,危机民众健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国内外所有的垃圾场,飞灰最后处理得都不理想,而且基本上都没怎么处理,就随便给放出去了,基本上企业都没有按照最好的办法去处理飞灰绝大多数都把它随便固化,填埋这是好的,甚至有好的就随便埋了,这个漏洞太大,

  赵章元多年来一直关注垃圾焚烧的污染控制问题。他认为,之所以国际国内对于垃圾焚烧一直存在争议,最主要还是因为垃圾焚烧之后产生的"二恶英"以及"飞灰",这两种危险致癌物的控制和处置技术并不成熟。焚烧企业即便按照现在的国家标准达标排放,污染风险依然极大。

  赵章元:达到欧盟标准就是不是就很放心了,就可以烧了呢?没有人敢保证这个,因为二恶英这个特点,是国际公认一级致癌物。它难降解,到人身体里蓄积,如果你说我,正常的这样的一些二恶英的本体,我呼吸了一点,可能还能适应,但是你在身体里,你生活在焚烧炉旁边的话,它是不断蓄积的,那迟早有一天就达到标准了,就可以致病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没有解决。

  赵章元特别指出,"飞灰"这种危险的固体废物一般人很少听说,更难亲眼见到,但事实上,垃圾焚烧厂的飞灰一旦泄露或不按规定处置,造成的污染和后果,要比烟筒废气污染要大得多。

  还是来看这份武汉市环保局公开的函件写明,武汉市5家垃圾焚烧厂每天产生垃圾焚烧飞灰600吨,均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其中4家将飞灰非法交给无处置资质的企业生产建筑材料。一家将飞灰存放于场内简易场所。也就是说,这5家企业平均每天有100吨飞灰被违法处置。

  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颁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情形为"严重环境污染",可追究刑责。同时明确规定"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委托其收集、储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论处"

  赵章元认为,像武汉的这5家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行为,已经涉嫌严重犯罪,应当一查到底、严厉追责。

  赵章元:应该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定,应该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你这样非法生产,出现污染的,我们国家有规定,污染到多大范围,造成多大损失,要追究刑事责任的,那主要官员还要终身追究责任,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严肃执行,不能轻易的放过。

  【半小时观察】美丽中国从环境执法的"四风"抓起

  垃圾焚烧场这样需要严格监控的环保项目,竟然没有通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而且常年处于违法生产和违规排污的状态,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武汉这个省会城市的市中心,而更让人无奈的,是当地各级环保部门的态度:对于出现的问题,区环保局说,这个问题归市环保局管,市环保局说,这是省里的项目,而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部则都对这家企业下发过停产整改通知,事情调查到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对于问题,四级环保部门都清楚,但没有一个部门真正伸出执法之手,这家企业至今也还在违法生产和排污。

  经过我们《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包括锅顶山垃圾焚烧厂在内的武汉全部五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公开数据显示,每天这五家垃圾厂都要产生600吨飞灰,而目前,还没有看到它们对所有这些飞灰进行妥善处理的证据。根据最高检、最高法的相关司法解释:"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情形属于"严重环境污染",可追究刑责。

  然而法规是法规,这次对于基层环保问题的调查显示,面对严重的环保的问题,武汉各级环保部门是相互推诿,环保处罚决定竟然无人执行,成为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曾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而如果在环境行政执法领域内,我们也刮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风,则是直接危害到人民群众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希望总书记的话,两高的司法解释,三中全会的精神,能真正的落实到我们具体的环保工作中,给环境一个交代,给百姓一个交代。



原地址:http://163.fm/J4zGNBl


Sent from my iPhone

Sunday, December 15, 2013

分享网易新闻「新疆喀什民警遭袭击 击毙14人」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新疆喀什民警遭袭击 击毙14人」,与你分享。

  12月15日23时许,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公安局民警在萨依巴格乡抓捕犯罪嫌疑人时,突遭多名暴徒投掷爆炸装置并持砍刀袭击,造成2名民警牺牲。公安民警果断处置,击毙暴徒14人,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

  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原地址:http://163.fm/PIwlSKT


Sent from my iPad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毛诞周年音乐会改名 习近平因毛诞受考验 [feedly]


 
 
Shared via feedly // published on 墙外楼 // visit site
毛诞周年音乐会改名 习近平因毛诞受考验

毛诞演唱会更名

《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发表文章说,原定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大型交响音乐会更名为《歌唱祖国》,让毛泽东从自己的诞辰周年音乐会中被"扫地出门"。

文章称演出海报原来正中是一幅毛泽东头像,更新后的海报则以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为背景。

该报表示,全中国很多纪念毛泽东诞辰周年的音乐会都在过去几天中被要求低调。而所有的晚会都需要直接获得中宣部的批准。

文章指出,虽然毛泽东的形象在中国占有重要位置,但是这与习近平最近推出的改革路线有些冲突。

习近平受考验

《经济学人》则发表了一篇"毛泽东诞辰周年让习近平受到考验"的文章。

报道说,要让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来评估毛泽东的精神传承是处于两难境地。因此在毛泽东诞辰周年之际,他必须非常谨慎。

该报说,习近平之前表达了对毛泽东意识形态的一种推崇,希望共产党重新推进"传统价值"。

然而从思想上来看,习近平却不是毛泽东主义者,而本月的诞辰周年可能是习近平不希望应对的事情。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决议是让中国比邓小平时期更加远离毛泽东主义。

不过同时习近平又不敢对毛泽东的贡献过于低调处理,因为他担心这会削弱中共的掌控权。

在中国的自由派和挺毛派之间,习近平要警惕自己的路线是偏左还是偏右。他既对言论自由进行了压制,同时也对左派的薄熙来毫不手软。

左派和右派都不轻易被禁言。而毛泽东诞辰周年正处于社交媒体非常普及的情况下,这就给了普通民众以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说毛诞周年让习近平确实受到了考验。

本文免翻墙链接: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Sent from my iPhone

Thursday, December 12, 2013

平壤民众声讨张成泽:竟敢妄想遮住太阳(图)

这是我在网易云阅读《头条新闻》上看到的文章,有嚼头。网易云阅读内容很给力,强烈推荐!

平壤民众声讨张成泽:竟敢妄想遮住太阳(图)

2013-12-11 17:00:56     来源:国际在线

  •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1日,朝鲜金策工业综合大学的青年大学生集会,称誓死拥护领导人金正恩。

  • 据朝鲜《劳动新闻》12月10日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8日举行扩大会议,宣布张成泽一伙有反党反革命行为,解除其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报道刊登了朝鲜各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此次会议的反响,报道称,朝鲜民众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张成泽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大愤慨,平壤民众开展了声讨张成泽的活动。朝鲜工人集会,称将紧紧围绕在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周围。

  • 图为朝鲜人民军军人誓死效忠的宣传画。

  • 图为视频截图,民众开展了声讨张成泽的活动。

  • 图为视频截图,民众开展了声讨张成泽的活动。

  • 图为视屏截图,朝媒称张成泽为禽兽。

  • 图为视屏截图,朝媒称张成泽为禽兽。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朝鲜中央电视台于平壤时间9日下午,公开张成泽当众被抓画面,随后播出《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歌曲MV。图为MV截图。

  • 图为朝鲜歌曲《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的歌词。

  • 国际在线专稿:据朝鲜《劳动新闻》12月10日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8日举行扩大会议,宣布张成泽一伙有反党反革命行为,解除其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报道刊登了朝鲜各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此次会议的反响,报道称,朝鲜民众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张成泽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大愤慨,平壤民众开展了声讨张成泽的活动。

    "我们只信任金正恩同志。"朝鲜国家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金成润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他指出:"金正恩元帅是不可替代的太阳……而张成泽竟敢妄想遮住太阳,指手画脚……实在可怜和可悲。"金成润认为, 劳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定是"民心所向"。

    据报道,一名平壤火力发电联合企业所员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难掩对张成泽事件的愤慨。这名员工代表表示,全厂的青年员工都十分愤怒,认为"张成泽一党必遭天谴"。他还表示:"张成泽一党胆敢挑战劳动党的权威,真想把他们扔进烧得滚烫的火炉里。"

    朝鲜千里马制钢联合企业所的一名负责人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表示:"就算把他们全都扔进电炉里烧成灰烬,也难解我的心头之恨。"

    此外,其他民众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张成泽一党和其残余势力,休想在这片土地上残喘"、"应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彻底铲除"、"真想亲手了结他们"等。

    《劳动新闻》称,"根除杂草,稻穗会长得更熟",朝鲜政府及时肃清反党反革命宗派分子,令民众畅快无比,并更加坚定了要牢牢团结在以金正恩为首的劳动党中央的周围,誓死拥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决心。(泰和)

    (原标题:朝鲜民众称要将张成泽"扔进火炉" 决心誓死拥护金正恩)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网易云阅读: 有态度的移动阅读器。了解更多>>立即下载客户端>>



    Sent from my iPhone

    Monday, December 9, 2013

    分享网易新闻「翟峰:我只是把家搬到了海上」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翟峰:我只是把家搬到了海上」,与你分享。

      [视频]2013我要说翟峰

      翟峰 卖家产带家人航海环世界的旅行者

      周末我陪着我5岁的侄子去参加一个陶艺班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这些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去感知着最未知世界的想象,看着这些天真的孩子就如同面对一面镜子,您童真的心还在吗,您有多久没有和大自然一起感受春夏秋冬了呢,您还记得年少时那些让自己感动过的东西吗。在成长的旅途中我渐渐的领悟到什么才是人生最稀缺的东西。真的,人生并不能让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不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大家好,我是翟峰,去年我把我的房子,车子卖掉,把陆地上一切东西都卖掉,然后辞去工作带着我的妻子和8岁的女儿买了一艘帆船去航海,8个月的时间我们航行了4千海里,经过了6个国家。我现在要给大家展示我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在座的这么多年轻人,在我们中国可能就这么一辈子有这么两三次,你为你的人生要怎么过,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个可能就是你们这个年龄,一个有中年危机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说,到了您面临死亡的时候。然后我的经历,我是来自山东兖州,一个三线以下的内陆的小城,我是在之前我是做了18年的铁路工人,我在17岁就工作了,因为我是铁路工人家庭,有一个铁饭碗,能找一个好老婆成家,当时家里觉得,我的父母觉得是很好的一个选择,我是非常向往大学校园那种生活,但是我是决定不了。

      然后在我要工作去报到前一段时间我和家里非常激烈的争吵,我想抗拒这一切,我想离家出走,我打好了行李,查好了车次,查好了目的地,但是等到了那个车子的时间,已经到了的时候,我没有走,我想还有后面那一趟车,后面那一趟车的时间我仍然没有走,我知道我要出去之后,外面的世界我完全不了解,我不知道我该怎么生存,我就接受了那种生活。小城里的完美生活,有个工资福利待遇还不错的铁饭碗,然后有妻子,然后有房子,还有汽车,偶尔还出去旅游一下。然后到了30岁,我孩子那时候已经上幼儿园了,我一下很清闲,我觉得这个社会在那儿能提供给我的就是那些东西了,我的未来往前看30年,40年就是我周围那些退休老头,一切都是被设定好的了,我想逃离这一切,但是这时候连目的地都没有了。

      我第一次17岁想走的时候,我想去三峡,现在问大家想去哪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想去西藏,我们那个时候因为有三峡截流,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宣传三峡,好多人都把三峡作为自己的目的地,所以说我们连想去的地方都是被别人给设立好的,想逃离的地方都是。

      我想无目的的出去走一走,然后那个时候阻拦我的就是我的妻子,我的妻子说孩子还小,家庭责任这些东西,等于说我和妻子争吵什么的,等于答应我第二年可以出去,那我才开始我的旅行生活,旅行生活之后和我想象,和我原先30多年想象那个世界有很大差别,我希望我那一次旅行会有很多奇遇,会有艳遇结果什么也没有,挺平淡的第一次出去。当时我看到那个世界和我原先那个世界不一样,我碰到很多和我想法一样的人,我碰到好多老外,生活状态只是那种想象中的生活,他们也在过,我希望那个东西,然后我就带我的家人,以后的几年时间我们差不多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外面旅行。我们背包搭车,然后骑自行车环海南岛,女儿5岁我们就带着她去旅行,我们骑摩托车去尼泊尔,开汽车一万多公里去东南亚,每一次我们都是顷尽自己所有的积蓄,每一次都是冒险,去学习新的东西。

      然后到了2011年好像一切都是在重复,每次旅行再长我们都得回来,还得回来过那种生活,我们和周围那种环境有点格格不入了,大家看着我们很疯狂,然后我看着大家都挺傻的,在那种因循守旧那种生活。

      那时候世界末日要来了,我想给自己找一些更刺激,更有挑战性的东西,我想给自己,飞行,航海我还没有做过,我还想射击,因为大家看过《终结者》那个电影没有,那里面应对世界末日就要学那些东西。我给自己设定这些小目标,然后我开始学飞行了,可能刚才看到了,我能学到的最便宜的,我能承受的就是那个动力滑翔伞,几万块钱我是自学的,那个东西不光是我学会了飞行,我要面对生死,它的危险性是最大的,你一个失误可能命就没有了,所以以后开始航海的话,航海更难,我居然做了一年的准备,去积累资料。因为大家可能也有这个想法,是个奢侈品,是航海家或者说是什么才能去从事的,我也不是什么航海家,我咨询了国内的专家,名人,他们说你要几百万的资金,要准备几年,甚至是十年才能去航海,通过我原先那些,或者是旅行,或者我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我觉得我不用遵循他们的办法,我直接查英文的资料,虽然我英语不好,我用翻译软件,发现国外二三十万就能买一艘船,我把我所有的资产卖掉的话就可以,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一个理想的生活,之前我想过理想的生活,现在终于清晰了我想不停的在旅途中,每天见到不同的人,我可以今天在澳大利亚生活,去看鲸,明年我可以去日本生活,不是在旅行了,我是生活在世界各地,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差不多我买船的过程,我之前的话国内去自己驾船去别的国家旅行的人就很少,要自己去完成这个过程,自己去买船这些过程,据我了解是没有人做过,中间要省略好几万字,很曲折的,我做成了。再着说我能去参加,现在大家感兴趣,成为一个新闻的原因,你做和别人不一样的选择,差不多是这样。

      然后大家听过一句话,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面朝大海就春暖花开了,我们的生活,买条船以后,我们睡觉的时候头顶就有天窗,你就看着星空,有时候整条银河,你睁开眼睛就是整条银河,然后我们做饭时候,橱窗外面就是夕阳,或者是落在一起的彩虹,你就在大海中间。差不多到我想要的那种境界了。然后我们等于把家搬到了海上,我们像一个大房车一样,里面有冰箱,整体厨房,卫生间全套的,我们等于是把家搬到了国外,搬到了海上,搬到世界各地。

      分享一下旅途中我们一些快乐的事儿,比如说我的女儿就养了一群鱼,我们在航行的过程当中开始是从马来西亚去越南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条鱼尾随我们,偶尔露出来,像小鲨鱼一样,后面应该有照片。我们给它喂食物,刚开始吓我们一跳,我们认为它是鲨鱼,我女儿给它每天到点喂食物,后来陆陆续续有6、7条鱼,跟随着我们,每天给它喂食物,而且发现它愿意吃什么,我们开始给它喂肉,它不喜欢吃肉,我们试着它最喜欢吃香蕉。它是吸附在船底下的那种鱼,它是吃腐蚀性的东西,所以喜欢吃软的,它是我们的宠物,每天到中午开饭的时候,我们一丢下去,在船底飞快的几条鱼去抢,就像我们养的宠物一样,伴随我们航行好长一段时间。

      我最难忘的时刻,我们是经过马来西亚,刁曼群岛,大家有听说过没有,是一个海上风景区,发现在我的海图上旁边有一个小岛的,地形非常奇特,在地图上,然后我们就可以拐一个弯过去了,在那儿发现是一个无人岛,我们航行那么久,完全没有被开发到东南亚这一片,我们第一次发现这是无人的岛,我们在那儿怎么能玩儿一整天,潜水,驾着小船,巡视,然后我们到岛上去探险。那时候我觉得到这个岛上花50万都值,我才花30万买一条船。后来我们回来之后查资料,那个岛,它是马来西亚(苏丹)的皇家私人领地,不准进,皇家禁区,我们因为不知道我们进去的,后来我们介绍给新加坡的朋友,他们不敢去,知道会被抓起来的。这是要的那种自由吧,和陆地上旅行完全不一样,你可以自己,它没有道路,没有钢轨,没有航线你从A点去B点,你可以有无数种走法,这是我想要的。

      还有我们的生活来源,这是一个解答,我当初想到的用这个船时候,我们总共这些钱以后怎么持续下去,现成的办法,有人拉赞助,或者说搞一些商业性的东西,我觉得那样就失去意义了,我做事情好像首要的目的好玩儿不好玩儿,假如我再走入另一个俗套里面去就没有意义了,我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想用一个独特的方法,还有意义,还能维持下去。我就想了差不多有半年,我想在我船身上签名子,有一个淘宝网店,10块钱在我的船身上签一个名字,这样是一个无数个普通人很难去实现的梦想,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大家一起参与在这儿,我把这个名字,你拍下来以后,我在船厢签上名字,然后把照片发到你电子邮箱里,这样我希望我的船是有几万个,或者是十万个人名字,写的密密麻麻的,到每个港口之后大家会看到一条写满汉字名字的船,我希望这样非常酷,非常有意思,虽然现在有几千个名字了,这是我最希望的一种去持续的方式。

      还有刚才看到的那个有风暴,毕竟是大海,大家可能看过少年派,那种风暴的场景,我们看起来就像大家重回大海之上,每一次航行有人说过,每一次出行都是心怀恐惧,一个是夜晚,还有一个是来风雨的时候,有的时候,我原来在陆地上非常喜欢那种电闪雷鸣,好看,在海上时候闪电非常漂亮,就是在云层中一划一条线,一直到海里,然后把一片海水照亮,但是我不敢看,在那个时候,我和我妻子都不敢看,然后我女儿偷偷爬到窗户上看,她觉得是看美景,但是我们想下一道闪电有可能打到我们船上,我们不知道那个闪电什么时候打到我们船上,非常恐惧,你要面对那个恐惧,你无处可躲。还有一些大风浪的时候,我们的前帆曾经被瞬间起的风撕成了碎片,很厚的像牛仔裤一样的布,你也是无处躲避的,你要去经历。

      还有现在水手的问题,我1月份要驾船,带着我的家人我们要继续我们的环球航行,我们本来是计划三年的时候把全世界我们想去的地方去到,一般是四个地区,东南亚的群岛,然后南太平洋的群岛,还有加勒比海那些群岛,还有地中海那些地方,这样把它走一遍的话基本上就是围着地球转了一圈。1月份的话我们第一段从香港去澳大利亚,一般我把它分成了10多个航段,每个航段差不多5到7天这么一小段,然后每个航段我们船可以上两个船员,我想整个航段会有20个人参与,因为我之前开始所谓的航海的时候,困难就在这里,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我都找不到可以去上的船,上别人的船要几万块,之前我们的航行大约时间,我们带过8位船员,上过我们的船,大家AA制,一天有可能一百,有可能几百,油费和伙食费而已,我想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国内航海文化不普及,能体验这个,能经历我们经历的,感受的这些。这样的话,大家能够看到我是把我的人生看作一场大游戏,你可以选择做那种NPC,大家知道吗,你每次碰到它都给你同样对话,你在游戏里转了几十个小时之后,它还在那儿做一个重复的事情,你可以选择做一个NPC,你可以自己当主角,你探索这个世界。

      我现在是把这几年,我在陆地上划了一个直径四千公里这么一个区域,我把它用各种方式探索遍了,整个东亚大陆,然后海上我是四千海里的航行,天空我练习动力伞飞行,我最多飞到过300米的地方,潜水,我刚开始学潜水已经潜到20米左右,我把我世界的边缘已经拓展到这么大了。希望大家做自己的选择。接下来我们要航行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要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人生可以选择,一切都可以改变,谢谢大家。



    原地址:http://163.fm/EvKBJAW


    Sent from my iPhone

    分享网易新闻「朝战"全军覆没"的志愿军180师」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朝战"全军覆没"的志愿军180师」,与你分享。

      一位180师老兵说,"抗美援朝胜利60年了,我们却仍活在失败的阴影里。"

      180师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失利最严重的部队,伤亡3000余人,被俘3900余人。"全军覆没"的说法流传甚广。

      180师的失利被定性为政治动摇。1954年,180师参谋长王振邦曾向军部提出失利原因主要是兵团指挥失当,不能全推到180师头上,却被批评为已有定论。

      归国战俘们被要求以"狼牙山五壮士"的高标准对照自己,交代错误。领导严厉的说:"被俘回来就是人民的罪人。"

      老兵们以笔为武器,出书写文章为自己正名,但从未被正规出版社接受。"不会再有人写了,都老了。"冯志诚说。

      2013年7月24日,在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的成都老兵纪念会上,81岁的180师老兵汪元昌最终愤怒了,原因是"原本受邀与会的领导一个也没来"。一百来个在台下昂着白头的老兵,在3个小时的会议时间里也没收到一句对其个人的致敬和感谢。

      "这么不重视还开什么会呢?"汪走到签到席把名字一笔划掉,扭头便走。这引发了风波,很多昔日战友都看到了这一幕,但最终没有人去劝这个倔强的老头。

      "很理解,也很无奈。"一位180师老兵说,"抗美援朝胜利60年了,我们却仍活在失败的阴影里。"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战争中,180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孤军深入和执行错误指令,180师11000多人伤亡3000余人,被俘3900余人。这是志愿军成建制失利最严重的一次,六十多年来也在多种历史叙述中被称作"朝鲜战争中唯一全军覆没的队伍"。

      幸存的180师老兵的余生因这次失败而改变。他们在政治运动中被视作耻辱而屡遭冲击,或在异地他乡忍受着奚落和冷遇。然而六十多年来,这支头顶"污名"的败兵之师从未放弃过对历史真相的追寻和维护。

      从1991年起,老兵们以笔为武器,出书写文章为自己正名,同时出版了二十余本集体或者个人回忆录,总字数达数百万。但时光的敌人仍过于顽强——在惯有认知的影响下,这些文字从未被正规出版社接受。

      如今,一本名为《我们没有全军覆没——180师在朝鲜》的书准备在北京出版,由《沈阳日报》记者关捷采访一年而成。这些耄耋之年的老兵,用最后的力量再一次讲述他们所执守的"正确历史"。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战"。

      "把我埋了"

      现在,81岁的原中国人民志愿军180师老兵肖德元住在成都一个叫九如村的小区,爱好中医养生,摆弄自制药酒。62年前,肖德元在这个城市参军,成为180师538团的一名普通战士。

      但和平没有持续太久。1950年12月10日,肖德元和180师1.1万名战士一起接到通知,奔赴3000公里外一个陌生的国度——北朝鲜。这个半岛在一年前爆发内战,战火还一度烧至鸭绿江边。中国组成志愿军支持他的社会主义兄弟。

      在从成都到朝鲜漫长的旅途中,年轻人们义愤填膺,一路高声唱着《志愿军军歌》。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海外作战,"抗美援朝"标志着新生共和国从人民战争到国防战争的过渡。在肖德元抵达前线的半年内,四次战役已经相继展开,中朝军队与联合国军逐渐形成拉锯,志愿军司令部决心发起一次更大规模的战役,打破僵局,争取主动。

      1951年春夏之交,志愿军决定"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17岁的肖德元早已等不住了,他听说,美国人就要被赶下海了,再不去就没机会啦。

      在这样的乐观氛围中,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双方共80万人相持于北纬38度线附近。美军不断后撤的磁性战术推高着中国军队的信心。180师领到的任务是从中线直插敌阵,割裂美军和东线韩军的联系。在五天的进攻中,180师前突了一百多公里,顺利割开美军阵地。

      此时第一个危险信号出现了——180师的干粮和弹药已告罄,突进也过远。情况很快得到验证,5月22日,随着联合国军全线反攻,战场态势瞬间逆转。美军利用志愿军补给困难的致命弱势,开始收"口袋",180师首当其冲。

      打还是撤?师长郑其贵强调要听从兵团指挥,顾全大局,但兵团下达一个事后证明是非常错误的命令——就地阻击敌人,掩护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

      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538团战士赖富柏躲在山道旁的树丛中,看着美军坦克在滚滚烟尘中如入无人之境,志愿军战士拿着爆破筒冲上前去。一天的阻击,整个连队只剩下他一人。"他们有坦克飞机,我们什么都没有。"

      一天之后,所有的友军已经撤退了,180师却等来了美军机械化部队。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兵团电令部队向鹰峰撤退,说到了那就有接应,可到达后,却发现敌人的照明弹已经将山谷映成一片惨白。

      鹰峰标高1436.9米,这一天,细雨如丝,雨点落在身上,异常寒冷。

      这是断粮的第5天,一万余人的180师只能集合起一千来人,靠野菜和树叶勉力维持,重机枪因为搬不动被丢弃,剩下的二十余挺轻机枪,只有一挺还能打几分钟的子弹。

      张城垣是师部的宣教干事,他听见师长郑其贵在喃喃自语,"完了,完了。"随后,师长命令机要科长将联络密码全部烧掉,这位一直在机关工作的老知识分子吓得哭了起来。

      28日,剩下的人决定翻过鹰峰再次突围。在一条山沟下,他们发现了数百名伤员。重伤员在死前大喊"把我埋了,把我埋了",他们却只能在死者的脸上覆上树叶。

      冯志诚在山脚的另一支突围队伍里,他是180师539团的作战参谋,集合起一百多人,下意识地朝北走,团政委韩启明负伤掉队,选择自杀,甚至没人注意到。

      肖德元掉队了,他站在北汉江边,江水茫茫,手边只有一支苏制步枪。江对岸,群山之中,炮声隆隆,那里有他被围困的战友。

      一个朝鲜老妇人站在木屋前,不断说着什么,他听不懂,大概明白是让他带走屋子里的一具战士遗体,遗体的头上盖着红布。

      这个新兵无法理解眼前的一切了,他在心里喊着:"毛主席啊,这个仗怎么打成这样?"

      战俘营

      炮击终于停了下来,敌军开始搜山。180师538团卫生员钟俊骅就是这时被俘的,他在溪边喝水充饥,枪口忽然捅到了腰间。

      张城垣和吴成德一直留在山里,吃光了山沟里的青蛙后,他们决定下山找粮。晚上,张带着四个士兵溜下山,毫无意外地被敌人发现,他们跑啊跑,黑暗中看不清,纷纷坠落悬崖,等他醒过来,两个士兵已经死去,活着的小声告诉他,张干事,我们被俘了。

      直到一年后,他才知道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在山里又坚持了一年才负伤被俘,成为志愿军被俘的最高级别将领。

      张城垣被送往巨济岛上的志愿军战俘营。在五次战役之前,志愿军战俘不过两千余人,五次战役之后,陡增至一万五千人。

      作为宣教干事,他原来在部队中负责气节教育,第一条就是不能被俘,想到如今的处境,感到非常羞愧。他在战俘营认出了许多180师的士兵,对方却低着头不愿看他。

      180师的被俘军人成为战俘中坚决回国的领导者。按照《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战俘不等于罪犯,战俘营中实行战俘自治。利用这条规定,1952年,他们在战俘营里成立了共产主义团结会,发展了两千余名团员,张城垣任副书记兼宣传委员,还有一张机关报《消息报》,用以鼓舞教育被俘同志。

      战俘营是另一个战场,这里有各色人等。从台湾过来的国民党特务混进战俘营策反,甚至强行在战俘身上刻上反动口号,让他们不敢回国。如果抵抗就被淹死在厕所。

      180师的干部们也针锋相对发起打击叛徒的运动。"经我批准处死的叛徒就有17个。"张城垣说。

      1952年4月8日,在美军正式"甄别"被俘人员遣返意愿之前,180师的士兵们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材料是脱胶了的雨布,原本打算各人献血染红,但收集了一斤后却发现鲜血凝固变黑,最后用的是医务室的红药水。

      钟俊骅被选定为升旗手,清晨,战俘们集合起来高唱国歌,许多人热泪盈眶,他们说这是两年战俘生涯中最光荣的一天。

      "当时有两条原则,如果交换战俘就坚决回国,不然就自己解放自己。"60年后,张城垣说,"我们是军人,为了荣誉也得回去。"

      已有定论

      第五次战役后,兵团决定严肃处理180师,对其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内部整肃。

      败军的名声很快在军内传开,打饭时,师傅问战士石敦豪,你是哪个师的?得到回复后,围观者开始起哄:"就是那个吃屁火的嘛。"

      1951年10月,志愿军对失利作出了正式结论,"180师突围并没有经过严重战斗,但是一个师损失殆尽,给党和人民招致不可弥补的损失",不能从军事指挥上找原因,而是"政治上动摇逃跑,贪生怕死,把一个师让敌人消灭了"。

      随后,师长、副师长被撤职,团以上干部党内留党察看,行政上一律降职、撤职。军部甚至一度考虑撤销180师番号。

      539团政治部主任李全山,因为在检讨中表示自己曾有"万一负伤被俘,也要坚持斗争"的思想,被军部严厉批驳,认定"一个团级政治干部,竟准备屈膝作俘,是叛变行为",给予党内外双重处分,调离军队转业地方。

      1952年,对180师的问责再次升级。中共志愿军党委发出文件,强调了"180师全师被歼灭",该师各级干部犯了"右倾逃跑主义错误"。

      539团战士童志安参加了团里的排以上干部"180师受挫学习会",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师会背上政治动摇的恶名,"当时不敢说,许多人都是违心做检查"。

      后来,539团团长王至诚无可奈何地说:"这种情况下,我们满身是嘴也说不清。"1954年,180师参谋长王振邦曾向军部提出,失利主要是兵团指挥失当,不能把责任全推到180师头上。这被批评为已有定论。

      朝鲜战争最后一年,整顿后的180师被重新带回战场,用"一切为了翻身"做了动员口号。

      肖德元记得一个连长就死在打翻身仗中,他冲得太急,脚下踩了地雷,"怕是憋了一肚子气吧。"赖富柏再次参加了阻击战,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没有水时,甚至只能喝尿。

      作战参谋冯志诚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通过他设计的作战方案,攻克了韩军的阵地,一直打到停战那一天。

      第三兵团司令许世友随后宣布,"180师打了翻身仗"。但这个喜悦随即被更大的喜悦冲散。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生效,朝鲜战争正式结束。

      人民"罪人"

      朝鲜战争结束后,180师一部分官兵随部队驻防南京,一部分士兵转业复员。180师的战俘,营以上干部转业地方,连以下干部战士保留军籍者全部复员还乡。

      肖德元转业回到成都一家木材公司,报到时,经理听说他是180师的,大吃一惊,"就是那个全军覆没的啊。"

      赖富柏也回到了四川安县老家,重操理发旧业。"文革"中,他因为开理发店被打成当地最大走资派,在一次批斗会上,一个曾经的战友突然站出来,揭发他所在的180师打了败仗,他是其中的逃跑分子。

      "你们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斗?"战友喊。"该斗,该斗!"群众们挥舞起拳头。"

      严汝贤则是祸从口出。这个180师539团的文教员,战争结束后进入乐山第五丝织厂。反右时,他和单位同事在茶馆聊起抗美援朝。同事说,打败美帝国主义指日可待。可严汝贤多嘴,偏要用自身经历泼冷水,告诉他180师失利的事实。

      当时同事不说话,直到有一天单位开大会,领导在会上突然点名批评,"某人竟敢污蔑志愿军,居心叵测。"随后,严汝贤被单位开除,打成右派,只好回家务农。

      曾经的俘虏,日子更不好过。战争结束后,一共有六千余名志愿军战俘回到祖国。他们被统一安置在辽宁昌图的归国战俘管理处。

      在归管所,战俘们被要求以"狼牙山五壮士"的高标准对照自己,交代错误。张城垣的处理意见上写着,"受敌严刑拷打较多,是否有失节行为,要在今后长期工作中考察"。他不服,跑去找归管处的领导,领导严厉地说,"被俘回来就是人民的罪人。"

      吴成德则被定性为叛党、叛国,开除了党籍、军籍,分配到东北的农场。"他是被俘的最高领导,180师打了败仗也要算在他头上",张城垣跑去看他,两个人坐在屋子里无话可说,吴成德突然哭出声来,那一年他已经48岁。

      六千余名志愿军战俘,随后在他们的档案袋里,都加上了"特嫌"、"控制使用"等字样。

      由于战俘身份,复员回到地方后,张城垣先后被县广播站、乡信用社开除。"文革"中,他被打成叛徒、现行反革命,只能在村里放羊为生。

      80岁的钟俊骅如今已经垂垂老矣,1954年,当20岁的他回到成都,街坊邻里慢慢都知道了他的战俘身份。女友的母亲逼他们分手,"她家里人说,难道你想和一个历史不清、政治动摇的人在一起吗?"这句话,折磨了钟俊骅十多年。

      "180师是个悲剧,战俘更是个悲剧。"张城垣无奈地说。

      两岸书

      1988年,山西闻喜县桃沟村的史兴福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一个不认识的人从台湾寄信过来,询问自己是否还在人世。

      他让二儿子回信过去,"还活得好好的",然后问问,是谁呢?

      下一封信时隔数月后寄到,署名已经换成了他熟悉的名字——史兴贵。他失踪四十年的弟弟。

      1953年,由于身上的刻字,史兴贵不敢回大陆。战争结束后,和其他一万四千名战俘去了台湾。他被编入炮兵营,驻守台南,1969年退役,搬到眷村。

      退役后,史兴贵加入了一支由大陆战俘组成的荣工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台湾经济腾飞的时候,他们给高速公路打地基,也给铁路铺设枕木,一干又是十二年。

      当年,和他一同下山投降的180师战俘一共8人。他们时常约着假期里见面,说一说近况,不觉间就都老了。

      8个人中没有一个能够在台湾结婚成家。

      "在部队不准结婚,退役了年纪大了,人又穷,哪有人要呢?"史兴贵所在的眷村,大陆战俘有二十多户,只有两户结了婚,一个娶了瘸子,一个娶了哑巴。孤独的战俘们唯一的消遣就是打麻将、赌博。史兴贵有时一输就是几千台币,他也不在乎。

      也有人给史兴贵说媒,对象是一个山村的寡妇,拉扯着几个孩子。他拒绝了。"成家了就回不来了。"

      1949年,他参军离家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兄长,妻子才17岁。他想妻子应该改嫁了,哥哥应该还在等着他。

      1987年,台湾开放了赴大陆探亲。史兴贵决定给家里去一封信,询问他的哥哥是否还在人世。署名时,他耍了一个心眼,用上了假名。他想,若是哥哥不在了,那么其他人也无须知道他还活着。

      收到回信的那一天,史兴贵就决定无论如何要回到老家,再也不离开。

      1991年,69岁的史兴贵娶了同村一个63岁的寡妇,成了家。他的哥哥将第四个儿子过继给他,为他送终养老。

      "不会再有人写了"

      1982年,留在成都的180师老兵朝鲜战争后第一次聚会,地点选在肖德元的单位,一家蔬菜公司下属的职工学校。

      话题总离不了180师。这么多年过去,大家心里一直不服气。"我们也是为了荣誉而战,却背了这么一个恶名。"

      老兵们最不能容忍的是把战争失利的责任都推到180师身上,扣上"政治动摇"的帽子,"180师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怎么动,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童志安说。

      在山西和北京,另一拨180师的老兵行动了起来。他们决定出一本180师自己的书。书名取为《历史的回音》。张城垣受邀担任该书的执行主编,请各地的180师老兵写自己的经历。"就是为了给180师正名。"张城垣回忆道。

      书成后,他们让北京的老首长去请了薄一波作序。薄老评价180师"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老部队"。1993年,张城垣拿着书稿找到一家出版社,希望能公开出版,对方却以事涉历史太过敏感,不肯合作。

      "我们只好自己筹钱出了,第一次印了1000本。"他们通过北京的战友将书送给军内高层,也没收到什么回音。

      《历史的回音》首开180师老兵写书的先河,包括集体书写和个人回忆录,如今已有了二十多本,成都老兵出的集体回忆录,名叫《烽烟人生》。

      "不会再有人写了,都老了。"早已从国防大学教授任上退休的冯志诚指着桌子上的一堆书,有些落寞地说,志愿军司令部早已解散,180师的番号也在1960年代被撤销,180师的失利,到底是谁的责任,军内已经不关心这段历史了。

      在成都,一起写书,让180师的突围和被俘老兵重新建立了联系。每年成都老兵的聚会,战俘都会受邀参加,虽然早已平反,但后者愿意前来的还是寥寥无几。

      "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童志安肯定地说。

      2011年,180师的年度聚会正式取消,每一年都有老兵过世,健在的年纪也越发大了。

      如今,180师的后代积极地想为自己的父辈正名,他们在网上抱团,建立QQ群,在网站发帖,与攻击180师的网友对骂,联系媒体采访,甚至还有一个建立180师博物馆的愿望。

      "应该记住这些老兵,他们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石敦豪的女儿石京秀是180师后代群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但在做朝鲜战争口述史的张鸣(化名)看来,这样似乎有些徒劳,"在美国,这场战争叫做被遗忘的战争,在中国,也快被遗忘了吧"。

      "这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石京秀为父辈的历史寻找到宏大的叙事,但在韩国,她惊奇地发现,他们的父辈战斗过的鹰峰,如今已被改名为"恋人山公园"。



    原地址:http://163.fm/8yv7FP


    Sent from my iPhone

    Sunday, December 8, 2013

    井下10年,为了孩子,我觉得值

    “井下10年,为了孩子,我觉得值”

    2013-12-07 02:31:02  新京报
     

      【井底人】

      姓名:王秀青

      年龄:52岁

      籍贯:河北滦平

      ■ 对话动机

      昨晚,王秀青又悄悄地回到了丽都地区,他常住的井盖旁。

      前天,各方对井底人的关注,让他选择回家“避风头”,怀柔区长哨营乡遥岭村,他和妻子、刚上初一的儿子一起吃了饭,妻儿吃饺子,他吃面条和酸菜。

      王秀青,在丽都地区的井下居住10年,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人,在附近擦车为生。

      昨天,王秀青说出了在井下蜡烛微小的光明和常有的黑暗里,他怎样打发时光?怎样把一次次擦车的7元钱攥在手里,怎样看待未来的生活。也说出了支撑他井下10年生活的唯一动力。

      井底世界

      听收音机打发时间

      新京报:长期在井下生活,会觉得憋闷和潮湿吗?

      王秀青:时间长了就不憋闷了,就是夏天太热,我不住井里,有时在草坪上睡;冬天才住,冬天恰好不潮湿。

      新京报:会常点蜡烛吗?

      王秀青:总点蜡烛怕地面上有人发现,每天就下井之后点一会儿,我平均一个月用不完6根蜡烛。夏天买的蜡烛天热黏一块儿了,费了半天劲才把它们分开,都成了扁的,凑合用。

      新京报:没灯光的时候,都做什么来打发时间?

      王秀青:我有个小收音机,每天都带着,听评书,听歌,也听新闻,我知道河北保定自锯右腿那个事,人不是逼到那份上,谁会下那么大狠心?

      新京报:除了蜡烛,井下还有什么必需之物?

      王秀青:除了烟和饭我极少买东西。我有个装洗衣液的瓶子,夜里外面冷,爬上爬下麻烦还危险,就用这个瓶子小解。只要下了井,从不会想大解,这么多年有生物钟了。

      新京报:常年居于井下,会不会生病?

      王秀青:没什么病。

      新京报:在井下生活会有危险,热力管道一旦泄漏……

      王秀青:我想过危险,地下冒个毒气,谁在上面扔个东西,但生活所迫,由不得我。

      新京报:平时经常和井下的“邻居”聊天吗?

      王秀青:在井里住的人天南海北,哪的都有,你来了他走了,很多口音我也听不懂,几乎不打招呼不说话,大家没太多来往。

      新京报:最初下井时,心里是不是很难过?

      王秀青:没有,10多年前我刚在这擦车,那时这附近井下住了30多人,冬天实在熬不下去,最后我也一狠心,钻到井下。相比外面的冷,井下太幸福了。

      新京报:最难熬的是什么时候?

      王秀青:最难熬的还是最冷的时候,不出去吧,赚不着钱;出去吧,冻得要死。

      新京报:会觉得压抑吗?

      王秀青:几乎没有,我早习惯了井下的生活。孩子慢慢大了,也争气,我心里面敞亮。

      新京报:这么多年,是孩子支持你在井底熬下去?

      王秀青:嗯,只有我的三个孩子,仨孩子学习都很好,这就能让我撑下去。

      家庭生活

      每周去学校看一次女儿

      新京报:听说你每周都会去学校看一次女儿。

      王秀青:嗯,我大女儿在怀柔读高一了,一周得要约200块钱生活费,可我每天只赚不到100块。就每周给孩子送次钱,还能看看她。看完孩子我也不回家,她学校离家还有近70公里。

      新京报:平日多长时间回一趟家呢?

      王秀青:一两个月回趟家。过节一般都不回去,过年时,到年底回家几天。去年是腊月二十八回的家。

      新京报:回家都做些什么?

      王秀青:就是把他们娘几个干不动的活儿干了,换煤气罐,孩子生病了,我领孩子看病;家里没钱了,回家送钱。

      只要是当天干完活,还有回市里的车,我一般都回市里,不耽误第二天早上擦车。

      新京报:你跟亲戚朋友说在北京打工干什么?住哪?

      王秀青:村里人只知道我在北京擦车,我没告诉别人我在井下住,老家河北滦平的人也不知道。两三年前,我们村有个人来跟我一起擦车赚钱,晚上跟我在井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走了,不干了。

      新京报:女儿知道你在北京做什么、住在哪儿吗?

      王秀青:我家里人都知道。

      新京报:孩子们有没有提出要来市里看看你?

      王秀青:我儿子今年12岁,他六七岁时,对我住在井里很好奇,让他妈带着来找我,跟我下了井,孩子问人家的爸爸出去打工都住房子,你怎么住井里?

      孩子回家后,再也没来过,他们对家、对我,还有我住在井里可能习惯了,只是他们从不带同学来家里,也很少去同学家,就是一张张往家拿奖状。

      挣钱谋生

      借的钱我肯定还

      新京报:擦辆车大概要花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生意好?

      王秀青:15分钟吧,凌晨三四点时出租车交接班之前,生意最好。就是冷,用冷水擦,手总冻麻。

      新京报:每天最多能挣多少钱?最少呢?

      王秀青:最多能挣100元,最少就一分钱不挣,有城管的时候,就没有活儿。

      新京报:城管通常怎么管理你?

      王秀青:开始时会没收我的水桶和抹布,我只能再去买水桶。后来见城管来,就不擦了。

      新京报:在老家种地或打工跟城里比能差多少?

      王秀青:现在老家可能有活干,赚的钱也不比在这少,但我已经习惯了在外面,我对丽都饭店这比我们村还熟悉,认识的人也都在这,扫地的、开车的、小保安,不想动了。

      新京报:超生罚款是怎么凑齐的?花了多久?

      王秀青:今年上半年,孩子该准备上高中了,女儿都十六七了,户口还没上,没上户口高中都上不了。

      超生罚款一共6万,从年初就开始凑这钱。我回了趟滦平老家,亲戚给凑了万把块钱,剩下的全是在这块借的,开出租的李伟借给我5000,扫地的王景如借给我3万,她家拆迁了,看我难,就借给了我。保安的,看门的,有两三个月,见人熟点就借钱。

      新京报:现在你每月挣到钱如何分配?

      王秀青:每月赚2000多块钱,大女儿上高中,每月花七八百元,剩下的给家里点,其余的得还账。我花钱不多,一天下来吃12块钱,买盒烟5块,其余没任何花销,我有10年没买过一件衣服了。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不交罚款?或者那些借了的钱,没能力偿还?

      王秀青:以前倒是想过不交罚款,但孩子的户口一直上不了,不交行吗?

      借的钱肯定要还。从老家借完钱,离罚款的数目还差很多,李伟和王景如我们都认识好多年了,他们想帮我一把。人家的钱也不是白来的,你着急用人家能给就是情分了。我没承诺什么时候能还钱,我怕承诺了到时还不上,人家也都没逼我还、定期限,我赚出来一分还一分,一定要还。

      关于尊严

      “我不管别人看不看得起”

      新京报:你会觉得井下是“家”吗?

      王秀青:也不能算是家,但毕竟为我遮风挡雨,要有钱,谁不愿住大房子住酒店啊?

      新京报:算过10年来这个“家”为你省下多少钱吗?

      王秀青:算过。租房住平均就算每月300元,这10年,我也省下36000了。

      新京报:现在井盖附近的房价,每平方米超过4万元了,每次看到那些房子,你是否想过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王秀青:我一年赚的钱也买不起一个平方,这辈子是不想了,想也没用。

      新京报:有人说住在井下没有尊严?

      王秀青:尊严?分对谁讲。像我这样的人,跟要饭的差不多,尊严在我身上谈不上。

      新京报:你出井时,会有人拿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王秀青:我不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现实情况在这摆着,我光靠要面子,孩子吃不上饭上不起学,到最后还是没面子心里难受啊。

      关于未来

      希望能有个稳定工作

      新京报:10年井下生活,你觉得值吗?

      王秀青:为了孩子,值。省这些钱,孩子能吃顿饱饭,买件衣服。没别的法,我没本事。

      新京报:如果没这次报道,你准备在井底下住多少年?或者说再擦多少年车?

      王秀青:我今年52,我觉得还能再擦10多年吧。那时候,我最小的孩子也大学毕业了。(说这话时,他笑了)

      新京报:想象过儿女将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吗?

      王秀青:把三个孩子都供上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长久的我还不敢想。

      新京报:今后有什么打算?

      王秀青:现在不让在井下住了,城管也不让在路口擦车了,今天早上我趁城管没来,擦了三个车。要是这个活路没了,我想着得去找个什么地方干活,52了,人家还要不要我?

      新京报:希望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和高一点的收入吗?

      王秀青:咋不希望?(沉默了20多秒)我的腿前些年上山打柴摔断过,干不了重活,我还能干啥?

      我不需要什么待遇,能供应一家人吃喝就行,现在物价太高,一碗面条都要七八块,我期望能给我个3000元、4000元,能让我们一家活下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永生 李宁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分享网易新闻「女子毒杀养育20年脑瘫双胞胎」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女子毒杀养育20年脑瘫双胞胎」,与你分享。

      河南农妇武文英共4个孩子,向其双胞胎儿子递农药瓶;事发前1个月还接受媒体采访,10个月后自首

      怀孕那年,武文英喝下农药想结束生命,在镇上的医院被抢救过来,几个月后,她生下了双胞胎儿子,都是脑瘫。

      20年后,46岁的武文英又拿起了农药瓶,但结束的是双胞胎儿子的生命。

      村民们以为,脑瘫双胞胎的死,对于这个有4个孩子的家庭,是一种解脱。对这起案件,全村人对外统一保持沉默。

      可武文英并没解脱,10个多月后,她选择了自首。

      今年11月20日,武文英因涉嫌故意杀人,在河南省鹿邑县法院受审。

      家徒四壁,武文英的丈夫曾试图求助,但碰壁。媒体三次报道"母亲照顾脑瘫双胞胎19年"的事迹后,政府部门送来轮椅和500元钱,和兄弟俩每月共60元的低保待遇。可即使这个村里见诸报端的"知名家庭",也没走进当地部分相关部门的救助体系之内。

      "如果能给她判缓,啥活都扔下,咱全村老小都去。"今年11月21日中午,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赫庄村村口,编草帽鞭的女人和留守老人议论着。

      他们无从得知,前一天,庭审已经结束,武文英的丈夫高松中怕丢人,没通知乡亲们。

      去年2月10日,河南农妇武文英在家中把半瓶农药递给了患有脑瘫的双胞胎儿子,两兄弟服毒后身亡,那一年他们刚好20岁。

      在她所在的赫庄村,所有村民都在为她保守着孩子死去的秘密,直至事发10个月后,经常在坟头上痛哭的武文英走进派出所自首。

      20年来,武文英因对两个患病儿子的不辍照料,屡受当地媒体报道。她对媒体说,只要我活一天,就会照顾他们一天。但这承诺只坚持了1个多月,在一种莫名情绪的驱使下,她决定让孩子死去。

      "这是一起罕见,又十分典型的案件。"审理此案的一位法官说,武文英犯了法,但遭遇让人心酸。

      农药

      看着弟弟妹妹走出家门,国辉再次开口,"妈,俺不想拖累你了,让俺喝药吧。"

      看守所里,46岁的武文英一头白发,只有后脖颈的一小撮是深灰色。她把两个手掌心朝上叠在一起,尽量把手铐缩进袖口。

      在赫庄村乃至乡里,武文英都算是"知名人物",周口一家晚报曾三次报道她辛劳照顾两个脑瘫儿子的事迹。报道中,照顾脑瘫儿子19年的武文英被称为"慈母"。

      2012年1月9日发表报道的记者侯国防记得,最后一次见武文英,她一脸愁苦,一直念叨老了后两个儿咋办。但她对侯说,只要我活一天,就会照顾他们一天。

      这承诺在一个月后破碎。

      武文英回忆,2012年2月10日早上,她和丈夫又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高松中踢翻了板凳,蜷缩床上的双胞胎儿子被父亲的吼声吓得直哆嗦。

      丈夫出门后,她强打精神给双胞胎儿子穿上衣服,把哥俩抱到院子里的木椅上,给手脚的脓疮晒太阳。

      她感到疲惫,想回屋坐会儿,这时大儿子国辉喊住了她,"妈,给俺一瓶农药。"她望着哥俩,没言语,忍着没哭。

      中午12点,小女儿和小儿子放学回家,武文英泡了两碗方便面打发了他们。

      国辉和国增没像往常一样嚷嚷着要吃饭。看着弟弟妹妹走出家门,国辉再次开口,"妈,俺不想拖累你了,让俺喝药吧。"

      武文英变得烦躁,跑进里屋,从案板下拿出个绿瓶子,赌气一样放在推车木板上。

      那是半瓶一斤装的甲拌磷,是早前高松中买来喷小麦和棉花的。

      转身进屋,武文英坐在床边捂脸哭起来。她说她当时想和两个儿子一块走,"可两个小的咋办?"

      哭了不知多久,邻居高交通(音)突然跑进屋子,"快去看看你孩子吧。"

      院里弥漫着呛鼻的味道,武文英看到双胞胎仰着脸瘫在木椅上,嘴唇青紫,绿色农药瓶躺在地上,她抱着儿子哭起来。

      等村卫生所大夫王宗启赶到时,两个孩子已经"不中了"。

      养育

      奔忙于家务、农活和四个孩子之间的武文英"渐渐呆掉了"。42岁时,她头发全白了。

      赫庄村南口,三间低矮的红砖房被院前高大的桐树遮住了阳光,那是武文英的家。

      过去的20年,邻居任祖银一进村就能见哥俩面对面瘫软在车里,头也抬不起,见了人就咧嘴"嘿嘿"笑。

      说起患先天性脑瘫的哥俩,村里没人不知道。

      老大国辉勉强能说成句的话,老二国增只会"呜拉呜拉"地叫。他们动弹不得,全身瘫成一团,大小便失禁,只有胳膊还听些使唤。

      高松中说,孩子1岁多确诊患病后,国辉曾做过后腰手术,但并不成功,便没再为小儿子尝试。

      给双胞胎穿衣、喂饭、抱出去晒太阳、洗刷屎尿裤,武文英每天像钟摆一样机械重复。

      任祖银总能见武文英挎个筐满村子转悠,"像个要饭的"。

      她是在找灰。常年瘫痪,哥俩臀部生出褥疮,化脓流血。武文英收来玉米秸秆烧剩的灰,用细筛子滤掉灰里的土坷垃和硬草棍,做成"灰袋子"垫在哥俩屁股下。

      高松中说,20年里,妻子没睡上一个囫囵觉,夜里要起来三四次给儿子翻身。

      别人都盼着孩子长高变胖,可这对武文英是更沉重的负担。邻居姜巧荣说,不到20岁,双胞胎都有130多斤,长得比他爸还高。

      好几次,武文英抱着儿子到推车上,一屁股摔在地上,木车子推坏4个后,她再也推不动了。

      邻居姜巧荣看到哥俩常"耍脾气",不管街上叫卖啥,国辉听到就要,不给买就嚷嚷"文英、文英",骂脏话。

      武文英伤心,也说过狠话,"不要你们了。"可是村里的人和亲戚劝她把两孩子送出去时,她不停摇头。

      曾有安徽亳州的人为做生意减免税款,让双胞胎中的一个跟他去,每个月给1000块,高松中觉得中,"毕竟家里有四个孩子。"

      "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孩子给虐待了,死了咋办,肯定没我伺候的好。"武文英死活说不通。

      但村里人渐渐觉得,整天奔忙于家务、农活和四个孩子之间的武文英"渐渐呆掉了"。42岁时,她头发全白了。

      她为数不多的闲暇是坐在院门口发呆,人叫也不应。出村子"找不着东南西北,去乡里的街上,得有人领她回来,要不就走迷了。"

      求助

      高松中多次给媒体打电话:"帮找找政府,看有没啥救济。我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

      家里六张嘴全靠在建筑工地做瓦匠的高松中,他每天赚百八十块钱。20年前给孩子瞧病借的35000元,至今还有3千多没还上。

      生下小女儿和小儿子后,贾滩乡政府和方庄大队的人来罚款,高松中手一摊"你看我家有啥你就拿吧。"

      房子是用自家桐树做的椽木和檩木,窗上钉着挡风的透明塑料哗啦啦地鼓动,墙上、屋顶吊着红蓝白的彩条塑料布,边角处是化肥袋子补丁。两个歪歪斜斜的衣柜,最值钱的是电视机。

      高松中说,最后罚款的人见木椅上穿开裆裤的脑瘫哥俩,之后再没来过。

      没钱时家里种的桐树10块钱一棵就卖掉了。"走到谁家门口,谁都害怕,"高松中说。

      高松中求过政府。十多年前,他去找过村大队两回,"谁也不管,说几句不好听的,太丢人。"之后就再也不找了。

      武文英和高松中不知道,三年前,河南省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计划为贫困脑瘫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国辉、国增兄弟俩当时在救助范围之列。

      此项方案由残联负责,而双胞胎兄弟俩信息,并不在鹿邑县残联的残疾人系统中。

      鹿邑县残联康复部尹姓工作人员介绍,县残联从镇政府和村大队获取村里的残疾人信息。河南省也在社区和农村设置残疾人工作协调员,负责将残疾人情况上报基层残联。

      但残联没有从乡政府或村大队接收到高国辉和高国增的残疾信息,"工作人员太少,不可能挨家挨户去排查。"

      调查中,方庄行政村并不存在这样的协调员,负责赫庄村日常事务的村大队会计魏广运,对武文英家的情况有所耳闻,却"不了解详情"。

      尹女士介绍,村里不上报,就需要家庭来申请。

      贾滩乡民政所工作人员马艳丽介绍,即使办理残疾证也不会有任何补助,而且残疾证需要家属提出申请主动办理,否则乡里也不会向鹿邑县残联汇报。

      这些信息不曾抵达这个偏远的自然村,文盲的母亲和小学没毕业的父亲,更无从得知。

      由于高松中的"不经心",双胞胎儿子一直没上户口,无法吃低保。

      媒体成了他们唯一求救的希望。记者侯国防记得,2009年5月第一次采访后,高松中多次打来电话:"帮找找政府,看有没啥救济。我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

      报道发表后,转机出现,好心人送来被子、营养品、电风扇等。镇政府送来轮椅和500元慰问金。

      没户口的哥俩低保挂在高松中名下,两人每月共60元。

      这些,都没能改变高家的贫穷。

      争吵

      一次争吵中,高松中摔了武文英供的菩萨,"这个家就没好过,菩萨根本保佑不了我们。"

      在警方的审讯中,武文英有一个诉求,"不再跟丈夫生活"。

      "他说俩孩子和废人一样,照顾他们干啥?两个小的也被他们拖累。"武文英说,丈夫的话让她寒心,她抱怨丈夫对照顾两个脑瘫儿子不曾搭一把手,甚至怀疑丈夫"在外面有女人",说偷听到他和别的女人打电话。

      喝醉酒的高松中开始和武文英争吵、动手。

      武文英的姐姐武作荣认为,对感情的绝望,是压垮妹妹的最后一根稻草。

      武文英怀双胞胎时,就因为高松中打她而喝农药。

      最近七八年,争吵愈演愈烈,高松中经常追打到武作荣家。

      就在脑瘫哥俩出事前的正月初二,在武作荣家喝酒的高松中和武文英争吵,缘由是武文英拦着外甥送酒给他。

      走出姐姐家没多远,武作荣眼看着高松中在路边,揪住武文英的头发踩在脚下,往妹妹身上踹。

      武文英曾多次提出离婚,可想到孩子,她一次次放弃。

      武文英的身体也在慢慢垮掉。早上腰疼得要拽一把才能起床。村卫生所的王宗启记得,武文英常半夜胃疼得直嚎,请他去瞧病。

      堂屋正中靠墙的桌上,武文英供奉着一个菩萨,一个太上老君,三个财神爷,她每天跪拜烧香。

      武文英信命,她常对人说"劳碌命、命不好、认命吧"。

      一次争吵中,高松中摔了武文英供的菩萨,"这个家就没好过,菩萨根本保佑不了我们。"

      2011年底,武文英见邻居姜巧荣"信主",请求带她一起,也想"减轻痛苦"。

      隔三岔五的聚会,赞美诗、祷告,武文英学不会,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没两个月,高松中不满了,"和人家能比吗?你有那时间吗?"

      投案

      "儿子没了,还是挨打,没盼头了。"武文英走进了贾滩乡派出所自首,打破了全村维护的沉默。

      对于双胞胎脑瘫兄弟死亡事件,村里都一致保持了沉默,很多村民认为,这结果对武文英生活来说是个解脱。

      武文英并未因此解脱。

      邻居姜巧荣说,去年9月份,村里人约武文英一起去地里干活散心,让她扔根玉米,她弄不明白该怎么扔;给小麦打药,完事后发现药打到别人地里去了。

      而她和丈夫的冲突也没有丝毫缓和。2012年12月26日早上,夫妻俩再次争吵,武文英嘴角被打出血,又想起了两个死去的儿子,愧疚攫住了她。

      "儿子没了,还是挨打,没盼头了。"武文英在鹿邑县法庭里哭着说,26日下午,她走进了贾滩乡派出所自首,打破了全村维护的沉默。

      自首当天,她被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刑事拘留。

      "我感到对不起孩子。"武文英的法律援助律师孙艳丽说,2013年10月末的一次会见,武文英不断地重复这句话。

      庭审前,武文英见到了小儿子和小女儿,她跪在他们身边哭着。"能不能等我拉扯大两个小的再来坐牢?我一辈子都不出去,偿还两个大儿子。"

      11月20日,鹿邑县法院刑事审判庭里,听着起诉书指控的事实经过、证人证言,武文英没任何异议。

      "我全都认罪,我对不起两个儿。"这个没上过学、勉强会写自己名字的农妇,哭着不停点头。

      法官手里还有一份5页纸的联名求情信,盖着方庄行政村(赫庄村上属村庄)的红章,方庄村书记王洪涛说,这代表着3000名村民。

      案子没当庭宣判,戴着手铐的武文英回到看守所,等待判决结果。

      坟

      高松中捡起地头秸秆堆在坟头,稍稍高出一拃长的冬小麦麦苗,这才看出来是个坟。

      村民们记得,武文英自首前,独自跑到儿子坟上哭了一个多钟头。

      两个孩子的坟,是高松中立的。

      孩子死的当天,赶回家的高松中也哭了,"埋了吧",他在自家麦地里挖个坑。

      没有棺材,兄弟俩被放在睡觉用的木板上,穿着那身脏衣服。高松中准备就这么简单下葬时,被武文英拦住。

      她坚持买来寿衣还有新被子,在床板上铺层海绵,两层被子,还有轻易尿不透的油纸,她把质地舒软的丝绵被子贴身盖在儿子身上,又盖上一层被。

      那是2012年2月10日深夜11点多,高松中用铁锹挖出一米多深的坑,木板上的哥俩还保持着蜷缩的姿势,面对面地侧躺着,拳头握在胸前,高松中填着土,心生惧怕,可怕啥,他说不清。

      2012年12月28日,武文英自首后第二天,高松中挖出双胞胎儿子的尸体,"肉还是成块的,只是脸没了模样。"

      尸检后,哥俩又被埋回原来的坑,可没太多回填的土了,高松中捡起地头秸秆堆在坟头,稍稍高出一拃长的冬小麦麦苗,这才看出来是个坟。

      2013年8月27日,高松中被鹿邑县公安局"涉嫌帮助毁灭证据罪"取保候审。

      2013年11月,又是满地油绿的麦苗,村民们说,哥俩的坟像嵌在麦地里的一块疤。

      高松中不止一次梦见两个儿子,他们飞起来了,张着嘴巴说着什么,但他什么也听不清。

      (原标题:"慈母"毒杀脑瘫双胞胎 全村沉默)



    原地址:http://163.fm/Y3fpy2w


    Sent from my iPad

    Friday, December 6, 2013

    博讯:周永康的兄弟、妹妹全部被捕 [feedly]


     
     
    Shared via feedly // published on 墙外楼 // visit site
    博讯:周永康的兄弟、妹妹全部被捕

    12月5日,周永康的兄弟、和妹妹在江苏都被捕。

    博讯据消息人士透露,来自北京的安全人员昨天下午同时抓捕并搜查了周永康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家和公司办公室。安全人员查获数亿现金和银行存折。周永康的弟兄和姐妹据信充当周永康卖官的中间人。他们也收受城市开发和其它工程的贿赂,很多地方政府、中石油、中石化的官员也给他们现金、项目等好处,以取悦周永康。周的这些家人长期以来和中石油、中石化合伙,从出卖项目中系统地盗窃资产。

    相关日志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Sent from my iPad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