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4, 2015

Colorado Court Rules Against Baker Who Refused to Serve Same-Sex Couples

Photo
Jack Phillips in Masterpiece Cakeshop in Lakewood, Colo. The Colorado Court of Appeals rejected the argument that religious beliefs were sufficient grounds to deny service to same-sex couples. CreditMatthew Stav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 state appeals court in Colorado ruled Thursday that a baker could not cite religious beliefs in refusing to make wedding cakes for same-sex couples.

The decision is the latest in a series of similar rulings across the country that have been cheered by civil rights groups but attacked by conservative Christians as assaults on religious liberty.

Whether photographers, florists, bakers and other vendors who are Christians should have a right to refuse services for same-sex marriageshas emerged as a major cultural and legal battle, one that has intensified since the Supreme Court decision in June establishing same-sex marriagea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In the Colorado case, "the court squarely said that this is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it's not to be tolerated, even if it's motivated by faith," said Louise Melling, deputy legal director of 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which represented the gay couple. "Religious liberty gives you the right to your beliefs but not the right to harm others."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Video

A Clash of Cake and Faith

A Colorado bakery owner's refusal to make a cake for a same-sex wedding is headed to court.

 By Mike Shum and Ashley Maas on Publish DateDecember 15, 2014. Photo by Matthew Stav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Watch in Times Video »

But lawyers for the cake shop said the appeals panel "got it wrong" and that they would probably appeal to the Colorado Supreme Court.

"Our client did not engage in sexual-orientation discrimination," said Jeremy Tedesco, a senior lawyer with 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 a Christian legal group based in Arizona. He argued that an objection to same-sex marriage was not the same as discriminating against a gay person and noted that the baker, Jack Phillips, of Masterpiece Cakeshop in Lakewood, Colo., also refused to make cakes celebrating Halloween because he associates the holiday with Satan.

"Cake decorating is his medium for creating art and they are compelling him to engage in artistic expression that violates his beliefs," Mr. Tedesco said, resulting in a trampling of his First Amendment rights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religion.

But a unanimous three-judge panel of the Colorado Court of Appeals, in upholding the decision of the stat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said that same-sex marriage was so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the plaintiffs' sexual orientation that a refusal to serve them amounted to illegal discrimination.

The panel also rejected the argument that selling a cake to a gay couple was so great an infringement on Mr. Phillips's beliefs that it trumped the anti-discrimination law.

No reasonable observer, the decision said, "would interpret Masterpiece's providing a wedding cake for a same-sex couple as an endorsement of same-sex marriage, rather than a reflection of its desire to conduct business in accordance with Colorado's public accommodations law."

In July of 2012, a gay couple asked Masterpiece to create a wedding cake for a celebration of their marriage. Mr. Phillips told them that he could not design and bake a wedding cake for them because it would violate his Christian convictions, although he would be happy to sell them other baked goods.

The couple, Charlie Craig and David Mullins, filed a complaint under Colorado law, which bars discrimination in public accommodations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nd then the Colorado Civil Rights Commission both ruled that the cake shop had engaged in illegal discrimination.

Neither the law nor Thursday's ruling prevents Mr. Phillips' shop "from expressing its views on same-sex marriage — including its religious opposition to it — and the bakery remains free to dissociate itself from its customers' viewpoints," the appeals court stated.

In a case involving similar arguments over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New Mexico Supreme Court ruled in 2013 that a photographer who refused to photograph a same-sex wedding had violated an anti-discrimination law.

Last month, a state agency in Oregon ordered a Christian-owned bakery to pay $135,000 in damages to a lesbian couple for refusing to make them a wedding cake. That case is under appeal, as is another in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where a florist was fined $1,000 in March for refusing to provide flowers for a same-sex wedding.

Monday, August 10, 2015

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一家办了十几年的民企倒闭:老板的儿子总结

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一家办了十几年的民企倒闭:老板的儿子总结

2015-08-09 张国斌
点评

前几天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形,一些做平板的企业转型做金融服务和创客孵化器。纵观现在热火朝天的全民创业项目,大部分项目是山寨欧美已有的项目,难有真正自己创新的东西,创客导师程天纵也说过现在的创客就是山寨2.0,有人说我们有数量优势,这有什么用呢?一个苹果占据了所有手机厂商90%的利润,对于大量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如何去转型,向什么方向去转,不是喊口号,是需要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迭代而不是去拔苗助长。可惜,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没有被挤掉,反而正在严重影响实体经济。这篇文章写的很真实,转载只是让大家去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制造业现状。

看到有朋友说广州的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关厂,深有感触,这里我也说一下我们的情况。


工厂由我父母在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


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 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 我爸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原本考虑在07或08年上自动线。


2006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然而县镇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就采取了一些今天看来是十分无耻的策略:


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里是毛坯厂房,既不符合工业厂房的标准,更无任何装修。地方政府当时承诺的是,各厂以租赁的形式搬入新厂区,自己支付厂房改建和办公区装修的费用,地方政府将在第一个租赁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价格将地皮卖给各个企业。 而如果不搬迁的话,有什么麻烦自己看着办,传闻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环湖景观工程。


说这话的是当地政府一把手,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整个搬厂,厂房改建,厂房装修,耗去了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慢慢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


06年时通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我父当时为了留住工人,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


2007年钢材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我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在疯长的股市,想从里面圈一部分钱,再贷款在08年更新生产线。


结果在资金投入了六个月后,遭遇07年A股惨跌。 还好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父亲只能回到原先的轨道上慢慢经营。


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我爸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开始采取裁员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09年的时候有新闻说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有一个跟我们配套了十几年的企业,还请我们去普陀山玩过。那天他们那边倒闭清算,还欠我们五万应付款。 我爸去看他时,看到那个厂长,五十几岁的人,正被两个二十几岁的按在地上打。两个小年轻都是债务单位的,欠五十几万。 我爸看这情况,那五万就没提了,直接买车票回来。


10年的时候人工继续疯长,普通一线工人2000都留不住。 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给1500居然嫌少。 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都有五六十万。区区一两千的工资已经不放在他们眼里。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2011年传闻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 10年民间借贷开始流行, 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像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 10年人工继续疯长,原材料继续疯长,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润订单也要开始抢,没办法,不做人工照样要付。


2012年的时候账面出现亏损,这是开厂16年来的第一次。而且劳资纠纷开始逐渐增多,新来的工人做两个月就提要加工资。 要知道工人从入厂,到能出产品,差不多就需要两个月左右的培训时间。刚能产出的时候工人就提出这些要求。我知道他们也没办法,外面工资现在都开的很高,不给我们做,他们可以给别人做。 整个社会在高通胀的情况下都变得浮躁,大家都想赚快钱,你赚钱的速度必须得高过钱贬值的速度啊。


13年继续困难,父亲开始了改革,进一步大规模裁员。人数从100降到了不足40!


说来好笑,都说生意越做越大,我们却是越做越小。订单我们已经不具备消化能力,开始进行大规模收购。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逐渐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变成了一个倒爷, 只把检验关。 而这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被上家知道的。 大客户有人来视察时,我父亲是招呼亲戚都来帮忙,全部站到生产线上去装样子,没办法,真的就是难成这样!写的时候眼睛都是酸的。


直到今年,我爸考虑的已经不是更新生产线的问题了,而是这些骨干如何给他们安置,让他们有个好归所。


在去年年底的聚会上,除了两家企业是镇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年营业额过亿外,其他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困局。年度大会变成了诉苦大会。以前这些人都是讲究面子的人,也都经历过风浪,不愿在人前示弱。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谁先起了个头,都纷纷掏心掏肺的加入。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以下几条:


1、融资渠道极度困难。银行几乎不给微型企业贷款。就长三角来说年营业额5000万以下都算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微型企业却负担了长三角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但是这样的企业,却贷不到款。


浙江那边09年就开始有民营企业大量倒闭,后来老板们变聪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笔高利贷,然后全家出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接二连三的听说浙江那边有全民借贷,资金链崩盘的新闻。还有那个吴英案也是。


2、疯狂上涨的人力成本。涨工资是好事,但是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 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


3、房地产打击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动力。很多企业家都和我爸一样,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买几套房。以我爸的一个朋友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购入两套房,10年工厂日子不好过,直接关厂了事。10年的时候出手两套房,每套获利300%! 这个于他来说是好事,但是这真的是我们的政府想看到的吗?


4、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逐渐做大做强,从低端加工业做起逐渐靠拢产业链上游,最后才是解决自主研发能力。没有企业可以做到一步到位。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第一阶段过度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就被无情的扼杀。政府没有把鸡养大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杀鸡取卵,这个阵痛,在往后的十年经济大萧条中会逐渐显现,官员们也会意识的更深刻。


我并不是想抱怨什么,我只是想知道,如果像我父亲这样业务能力强,兢兢业业心无旁骛曾经创造了无数成功的企业家也走到这步田地,还有多少民营企业能生存的很好。


来源:中国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Monday, August 3, 2015

唐方方:别了,意大利! [feedly]



----
唐方方:别了,意大利!
// 墙外楼

近日,北大国发院教授唐方方去德国看望导师泽尔腾,在"发达国家"意大利遭遇窃贼、种族歧视、目睹当地城管执法、亲历"名牌"之都"四星级酒店"的糟糕设施、在地铁被讹、给市长写投诉信无人回复,凡此种种,与20年多前他初到海外留学时的中外反差两相比较,"天翻地覆慨而慷"。

我的德国导师泽尔腾教授今年就到八十五岁了,这几年他身体不太好,没有来中国,我必须去德国看看老人家了。眨眼博士毕业已经十九年,回到亚洲就再也没有去过欧美,以前都是忙于建设国内的几个实验室,邀请老人家讲学和指导研究,他很喜欢中国,也愿意来。现在我不能再偷懒了,尤其是师母去世,他们又没有孩子,他老人家也不太愿意见许多人,倒是时常和我通电话,等着我早点去看他。

奠定博弈论基础的几位大师,在一九九四年首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丽心灵"纳什教授、海萨尼教授和泽尔腾教授这三位宗师级学者,如今只有泽尔腾教授还健在。我也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了。

开旅行社的朋友告诉我,申根签证中,意大利较容易办理,但只能从意大利入境。二十多年前短暂在该国旅行过,顺便也去以前没到过的威尼斯和米兰看看吧。

七月一日飞机到罗马,还好坐的中国国航的公务舱(完全自费),可以从法兰克福回北京,机上可躺直了睡觉,不算太累。路上把老人家最近的两篇研究论文也读完了:是的,他还在工作!而且还要和我合作做相应的实验。他老人家提出的"impulse balance equilibrium"均衡点,不需要纳什均衡那么强的理性假设,完全从行为规律出发,而且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其预测准确率远远胜过纳什均衡。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老学者,工作就是他的生命,即使在85岁高龄,他仍然每天冲在博弈论理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令我等"年轻人"都觉汗颜啊!难怪比他年长近四岁的史密斯教授(Vernon Smith,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得主)在获奖后不久,就在网上公开发文认为泽尔腾教授应该获得第二次诺贝尔奖。关于老人家最新的工作,需要专文另述。

到达罗马机场,刚取到托运的唯一的一个大箱子,就发现箱子上的小锁没有了。真是厉害,我们在国内、东南亚旅行那么多次,从来没有出现过托运行李被撬开的情况。怪不得朋友们一再提醒,要小心意大利的小偷,一位朋友全家跟旅行团去,他们在旅游大巴包车上的行李都可以被偷,但还是没想到刚下飞机就是这么一个下"机"威。罗马机场的搬运工们手法够"帅",看来属于熟门熟路,早就习惯了,动作够快,因为我们的行李是商务舱优先搬出件。还好箱子里只有衣服、方便面之类,贵重物品全在我们的手提行李中,没防错。香港一位朋友曾告诉我们,她年轻时到处旅行,去的所有地方都住青年旅社(省钱),唯有在意大利不敢,安全原因。而我们刚下飞机就体会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领教啊!

罗马各处人满为患,每个大景点前面都要等候(甚至是在大太阳下暴晒)两三个小时才能买到票进去,这种旅游苦不堪言。因为内人没有去过欧洲,也只有舍命陪着。在圣彼得大教堂外面一条小巷的一个本地小餐馆吃饭时,正好碰上意大利"城管"还是警察执法吧,非要让老板娘母女把一个毫不碍事的菜单标示牌收回屋里,要罚款多少多少。小姑娘争执不过,气鼓鼓地回屋,主动问我们是从哪个国家来的,并说想去"你们的国家",还问我们这些外国游客,"你们见过这些天天就知道来收钱的吗?"

一言成谶,我们很快就见识了。

在佛罗伦萨的百花大教堂前面,因为有两处长队,一列是等候进教堂,一列是排队去登顶,还有一处短的是团队线,搞不清楚,我便去问一个空闲的守门小伙子,却被他随手乱指,最后还嘴里喷了一个发音为"亲"的词。大概写法为"chin"的这个发音,可不是淘宝上的"亲",这是南欧语言中常常用来蔑称中国人的词,可译为"支那人"或"中国佬"一类。碰巧我以前会说几种欧洲语言,还没全忘,这下我真正火了,告诫这个小屁孩:第一,待人要有礼貌,第二,你是叫我"亲"吗?他被吓住了,不敢正面回答。我看了他胸前的牌子上有"opa"三个字母,我说这是你的名字吗?他很高兴地说是啊。后来我们注意观察发现opa是教堂顶上的标示。好一个狡诘的东西。不过我们拍下了他的玉照,一并附上。这就是一边嘴里骂着"中国佬"(反正你们听不懂),却又要大量赚取、骗取中国游客的消费和小费的典范,值得存照留念。

威尼斯只待了一天半,遇上暴雨,第二天从酒店退房时,收钱的小伙子指着电脑新闻叽叽咕咕说,一场风暴就导致两人死亡、二十人受伤。小伙子嘴里一直嘀咕,这个市政府只知道收费,收费(charge,change)。怪不得威尼斯的基础设施那么老旧,破败不堪,整个地方就是一个闹哄哄的廉价大杂烩。

我们中国是有许多问题,但能有今天的发展,大家的苦干,还有大部分地方官员的勤力,不能不承认的。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腐败透顶,如果那样的话,能有中国的今天吗?看看意大利,这是再生动不过的现实教育:什么叫做不作为,什么叫做只收钱不干事,威尼斯这个酒店的普通工作人员自己叽叽咕咕道出的最真实的意大利。

从佛罗伦萨去威尼斯的火车,本来是10:15出发,12:20到,结果晚点三个小时,15:20才到。265公里,走了五个小时,火车上没有任何的解释,而且屏幕上打出的标识居然还撒谎说是晚点了56分钟,令人大开眼界,周边的几个乘客都拿出手机拍下了,我也跟着拍下,附上此奇观。

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政府把握住了重大方向与战略机遇,成绩的确是不小的,事实不容否认。到意大利这种"发达国家",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沿途的火车站,都听到中国游客在感慨,和我们的高铁没法比,自豪感无法不从心底里升起。回想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欧洲,当时觉得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发达工业国家们的世界。有生之年,看到了祖国的和平崛起,看到了中国游客遍布世界,天翻地覆慨而慷啊,而这是实实在在的触碰,不是仅仅诗意的描绘。

不过,上面这些看来都还不算什么,真正的奇葩是米兰,尽管此处只是短暂停留一个白天两个晚上(早上的火车去巴黎)。为了方便,我们订的马科尼酒店(Hotel Marconi)就在火车站边上,一晚上两百欧元还多,但前台的两个中年男子非常不友好,简直像是我们欠他们钱似的。进房间发现没有烧水壶,打电话询问,回答嘎嘣脆:"没有,需要热水去酒吧要,免费,别的收费"。去底楼酒吧要开水,说明了是内人需要泡中药(热炎宁)喝,吧台的人更不友好,一直叽叽咕咕听不懂的鸟语,但能感受到他的敌意和不耐烦(中国游客一定要记住自己随身带一个小的电烧水壶,教训!)。当天没想计较,太累了,准备第二天休息好后再找机会发飙,可惜第二天不是他值班了,而且我们遇到了更"鸟"的语,更无语。

这个四星级酒店的淋浴,上面的蓬头是坏的,只有下面一个手握蓬头但非常低矮,只到腰间,非常麻烦。这还不算,乱喷的水流,噪音大得像是跑小火车,本来准备录像一段永久收藏,行前匆忙可惜忘了。太长见识了,这就是所谓"名牌"之都的四星级酒店,换算成人民币居然是将近一千五百大洋一晚。早上的早餐就几片冷面包之类(知道方便面的美味了吧),来来回回四个工作人员,不知道忙什么,一会儿搬几个碗碟进去,一会儿拿几个杯子出来,根本没多少事,却被她们弄得呯呯砰砰好像世界大战要打起来了、她们马上要上前线去救伤员似的。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太形象了。

当天,我们在当地一家中餐馆吃晚饭时,七、八张桌子,就一个清秀的温州男孩子照顾,井井有条,而且他还客客气气、不紧不慢地招呼,与酒店早餐间里四位气鼓鼓、总是抱怨的意妇,实在是太鲜明不过的对比了。

我想,这四位意国妇人拿到的收入,每位都不会比这男孩子低吧?为什么她们就那么不满,好像所有客人都对不起她们似的呢?这个国家、这些人,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酒店距离这个中餐馆至少有十五公里之遥,应该不是这个男孩害她们的吧?我们这些游客来住店,是给她们带来了生意,酒店才能维持和生存(早餐看到的中国游客就有好几家人),肯定应该不是我们害她们吧,为什么给我们脸色看?

而且这个"名牌"之都,就在市中心就有人堂而皇之摆地摊卖假名牌包包,来来往往的执法人员个个熟视无睹,就当没看见,奇观啊。怎么该国就那么喜欢跑到中国来说事,指责这指责那?有些人谈人权是双重标准,我们在米兰见识的是"包"权也有双重标准,有趣之极。而就在这个卖假包包的地摊边不远,一个本地老太太在卖不知道什么夹子。你卖夹子是你的事,可这个白人老太太实在太有米兰风范了,你不招她、她要惹你,看没几个人买,此人以突然从后面袭击游客、用大夹子夹别人的头为乐,笑得high得不得了。这就叫惹是生非了,而且就在大教堂附近,最中心的地方,我们来回闲逛了好几圈亲眼所见。

看看米兰大教堂,发现半天就够了,实在也无聊没什么地方逛了,本来根本没打算去看什么米兰世博会(怕人多),实在没事干了,就去看看吧。在地铁站按照旁边意大利人教的投硬币买票,才发现去世博会那一站的票2.5欧,不是市区的1.5欧元,不巧的是身上只有买两张市区的硬币,要不就是一百欧元的纸币,没办法了也没在意,先买两张1.5欧元的单程票吧,准备去地铁世博站出口窗口补差价(北京、香港、新加坡、日本、英国、德国等都这样)。游客嘛,时常有上了车可能突然想去另外一处地方看看的情形,反正没出站,出站闸口也出不去的,大不了不出站返回就是。万万没想到,米兰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从地铁下来,居然在前面通道中间横着一排大约十个人,专门拿着刷卡机出站闸口前堵人。我们主动上前说明情况要补差价,反复解释我们只是游客,头天下午刚到,明天就要离开了。对方不听,只要罚款,一人36.5欧元,只问现金还是信用卡,而且来的人一个比一个凶,还要查护照了,说法律规定游客要随身携带护照。我们的护照总是锁在酒店保险箱的,没人说要带护照啊,这里小偷那么多。不听任何解释,只要钱,罚款。我们说我们实在是不知道你们米兰是这个样,我们不去了,行不行?不行,这些穿制服的声称,返回也不行,不管是游客,还是本地人,要"没有区别"地罚款(看来这些米兰本地人干逃票的事多了),这就太疯狂、太过分了,我们不看世博了还不行?回答是不行,甚至一副要扣人的架势。

我们衣着还算比较整齐的,懒懒散散一副游客的样子,一晚上两百欧元的四星级酒店的房卡也给他们看了,却是毫无用处。他们闲得无聊时间多,我们第二天还要赶路,耗不起,算了,用信用卡付了两个36.5欧元的罚款,也不想出站了(至此连出站闸口都没看到),他们才让我们从另外一个通道坐回程车。现在我们才恍然大悟,故意挡在那里,就是专门收钱的,怎么可能让你们这些游客过去?意大利现在财政情况这么糟糕,得不择手段创收啊,很可能这些人都背有任务、指标什么的,完不成可如何是好?

我自以为是在英国、德国读过几年书,了解一些欧洲,但我其实根本不了解这部分的欧洲:比西班牙语区少了质朴,比北欧少了严谨、苦干,街上流里流气的人遍地,而且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风气,连地铁公司的人员都敢来检查游客的护照(难道只要是个意大利人就可以行使警察的职权?但也没见其治安好转啊)。用36.5欧元长了如此的见识,就当给了米兰财政局一笔小费吧,警示游客同胞们。

后来到了德国,陪老师呆了八天(老人家还非要支付我们的酒店钱),又去海德堡看本科时的老班长,才听他们公司(SAP)的一个成都小伙子赵路工程师说,去年九月他们几个人开车去旅游,路过米兰,光天化日之下就在红灯路口,一个意大利人骑着摩托车过来用匕首在赵路的奥迪车轮胎上扎了两刀,后面汽车上的两个意大利人马上过来问他们修车吗,可以带他们去。在欧洲几年了,知道这些人是什么东东,赵路他们当然不会上这个当,自己打电话通知保险公司叫来拖车。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拖车司机告诉他们,那一天已经是该司机拖的第五辆外地牌照被扎的车了!

别了,意大利,很好,我们没有购物,也不会再买任何标记是意大利的东西。

第二天一到巴黎,我就郑重地给米兰市长写了一封严肃的投诉信,电邮给网上能找到的他和他的团队、助手们的所有电邮地址,客气地请他任何回复都在期待中。一周过去,没有任何回复。第二周,又电邮一遍,包括他的米兰市政府网站上的官方电邮地址,一个对"选民"的电邮地址。没有任何回复。第三周,最后一次电邮此位"民选市长",并且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电邮他了,事不过三。没有任何回复。

领教了,一个大量依靠旅游和购物的城市的"民选市长",就是这样对待一封非常认真、严谨的投诉信的。不禁想起我们人民网的地方留言板,那可是执政党督办的,每年各地政府至少处理十万件相关地方的留言,有兴趣的网友们请去认真看看,中国的地方官员们如何处理民生问题,再来对比一下意大利似的"民主",是如何治理和问责的。我国能有今天的发展,不是自己吹出来的,是一步步、一天天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这种所谓的"民主",并不意味着有效的、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更不意味有效的监督,这样毫不负责的政府和官员,绝不是我们中国今后需要的。一堂生动的公共管理教学课,这个学费非常值得。

匆匆谨记,告诫华人游客们,如果非要去这毛贼遍地、"制服党"拦路明抢的地方,千万要注意人身安全,最多看看斗兽场之类(其实也就是照片上拍出来好看),赶快离开这早已不是文艺复兴的地方,哈里路亚!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Shared via my feedly reader


Sent from my iPad

Saturday, August 1, 2015

BioShock Infinity

看了不少的剧情详解,觉得对自己当初玩通关后的理解帮助很大,但是看了很多,发现大家有很多东西说的都不一样,然后逻辑上也有很多不通的地方。虽然我理解的也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是我觉得能帮助更深入理解剧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参与讨论。于是乎,这篇解析就这样诞生了。 (在3DM潜水多年,一直没怎么发帖,像我这样的懒人竟然愿意为了游戏写个剧情解析,足以证明这游戏的剧情的确是震撼人心啊)

      在进入剧情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我们的主角, Booker DeWitt。 在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Booker是一个打过仗的军人,在他退伍之后干的工作是independent contractor。可以理解为私人侦探之类的工作。这里引用一些来自于 Bioshock Wiki的接近官方的资料: [size=12.800000190734863px]DeWitt was a former Pinkerton[size=12.800000190734863px] [size=12.800000190734863px]Agent who was disgraced due to his use of extreme methods on the job. As a member of the Pinkerton Agency, DeWitt had been tasked with breaking up union strike efforts. At one point he was also an Indian fighter, and was present at the battle of Wounded Knee.[size=12.800000190734863px]His experiences at Wounded Knee mentally scarred him, which would lead to his future alcoholism and addiction to gambling.[size=12.800000190734863px]Following his discharge from the Pinkerton Agency, he became a private investigator. 
这个说明主要描述了DeWitt的部分生平,以及解释了为什么要去接受洗礼 (他参加了wounded knee大屠杀)。在详解这个理由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游戏之中(以及结局)经常提起的wounded knee。 

     
      这里引用一下wiki的资料:
      Wounded Knee 大屠杀: 1890年12月29日,由James W. Forsyth率领第七骑兵团的500美国骑兵对印第安人苏族(Sioux)的部族拉科塔(Lakota)进行屠杀。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淘金人的安全,驱赶当地印第安人。当时拉科塔部族被包围在南达科他州的伤膝河(Wounded Knee)附近,印第安人已经照要求交出武器。但是Forsyth上校认为仍有一部分武器未交出,命令士兵搜查。据说有一名听力障碍的印第安人"黑郊狼"(Black Coyote)不明白这些士兵的意图,在争执中发生了枪支走火。美军士兵随后开火,无差别的射杀手无寸铁的印第安人。此次事件共有大约300个拉科塔人(包括妇女和小孩)在屠杀中死亡,美军同时也有25名士兵死亡,其中很多是被友军自伤。


      很显然,Booker参加了那次屠杀 (非常有意思的是,Wounded Knee里引发出的种族问题和游戏中Columbia所经历的相同问题,种族歧视,pure American?有异曲同工之处)。 众所周知,wounded knee其实就是一群士兵驱赶并屠杀了两个部落的印第安人, 其中大部分是女人和小孩。虽然事后美国政府掩盖了事情的真相,使得当时的大部分民众不清楚发生了怎样的惨剧。但是对于参与了屠杀的士兵 (如Booker) 来说,良知上的谴责是永远也掩盖不了的。 


     好了,现在既然了解了Booker洗礼之前的一些背景,那么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去洗礼了吧。 很多的剧情解析说Booker是因为卖了自己的女儿才去洗礼的,我认为时间线上,这不正确。首先,Anna,也就是Elizebath出生在1893年左右 (游戏的结局中,字幕走完了以后,你可以控制Booker走动,这时可以查看桌上的日历日期,显示1893)。Wounded Knee发生在 1890年,很明显要早于Anna出生的日子。 其次,逻辑上来说,如果Booker是因为卖了女儿接受洗礼,那wounded knee的主题就显得多于 (更不用说他那时去告解洗礼的地方还是Wounded Knee)。 具体不用聊那么多,因为整个游戏故事里,有趣的部分就从这里开始了。
    
    出于自责,和追求心里救赎的目的,Booker在1891或者1892年的某一天又回到了wounded Knee (Anna出生之前,大屠杀之后)。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早有安排,他在wounded knee那里碰到了一个牧师正在给予信徒洗礼。根据结局时Booker的反应,我个人倾向于巧合。这时的Booker做出了一个选择,一个导致了日后无数个世界分支的选择。








选择A: 接受牧师的洗礼,忘记过去的作恶,完成救赎,拥有一个新的名字,Zachary Hale Comstock。
选择B: 拒接接受洗礼,继续成为Booker DeWitt (也就是在结局中Booker一开始做出的选择)


不管是A是B, Booker的选择在此创造出了两个基准的平行世界 (非常重要,之后会提及) 

平行世界 1 (A) : Booker 成为 Comstock, 然后一改过去的颓废,一心想要改变拥有很多问题的美国社会。在发现政治上的路途无法达成自己的梦想之后,他选择了在Rosalind Lutece的帮助下建立 Columbia。
平行世界 2 (B): Booker放弃洗礼,继续颓废,然后浑浑噩噩,迷上了赌马 (游戏开端,办公室桌上放着的马报)。 这当中,他碰上了一个自己所爱的女人,然后结了婚,并且有了一个女儿,名叫Anna。可惜的是妻子难产去世了。








      本来这两个平行世界不会有任何的交集 (理论上来说,平行世界就像平行线一样,不可能存在交点)。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Lutece的研究突破了平行世界的限制,她找到了可以穿越时间,空间,以及不同世界的办法。这是因为这样的科学发明,导致了各个平行世界有相连的可能,也是日后混乱的引子。 


      平行世界1的Comstock因为一心追求所谓的纯洁血统,所以非常希望拥有一个孩子能代替自己掌控Columbia以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征服世界,建立完美社会的梦想。于是乎,他和他老婆 (也就是Lady Comstock,这里注明,这个女人未必就是Booker在平行世界2的妻子,因为际遇不同,遇到的人也会不一样。在游戏中中国军火商人的妻子由中国人变成白人就解释了这一点) 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造人计划。 可惜的是, 他的妻子后来被证明无法生育。 那怎么办呢? 如果是一般人,非常想要孩子的话,这会儿无非就是两个选择,领养一个,或者再找一个老婆。对于Comstock来说,拥有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承人是不可接受的,与自己的理念相悖。而作为Columbia的统治者,民主口中的贤者,牧师,预言家,一个拥有美满和谐家庭的人,不可能和自己的老婆离婚,破坏一个完美的模范形象,更不用说找别的女人。 事实上,Comstock其实是非常爱他的妻子的,最后他选择利用Lutece的科技去别的平行世界买一个女儿回来也是因为他并不想cheat。(后面坛友指出,在录音里给出的线索其实是Comstock由于受到穿越空间机器的影响不能生育,而不是妻子的问题,我觉得既然录音有说明,那么事实应该就是这样的,所以在这里应该修改为:Comstock想要孩子,但是生不了,并不是因为妻子没有生育能力。好在这个细节对全文影响不大,修改过来不会有什么问题。我而后会再通关一次进行确认。非常感谢大家的指正,如果发现更多的基础错误,欢迎点出,我会一一修改,争取在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家都比较满意的,靠坛友们的分析汇聚在一起的权威剧情解析)


      这时Lutece发明的穿越科技突然启发了Comstock。 又想要自己的孩子,但是又不能和别的女人生,自己老婆又不能生(如前文提到的,改为:想要孩子,自己生不了,又不能喜当爹,还必须要有一个有直系血缘关系的继承人)。 怎么办捏? 简单啊,去别的平行空间把那边的自己的孩子买过来!


      正好,Comstock发现了在平行空间2的自己因为没接受洗礼,得不到救赎,浑浑噩噩,穷困潦倒,欠了一屁股赌债,老婆死了,还有一个女儿要自己养。于是,他派人向平行世界2的Booker提出:哥知道你一屁股债,日子过不下去了,还有女儿要养。这样吧,你把女儿卖给我,我帮你还债,同时免去你抚养孩子的负担,多好,一举两得! Booker虽然犹豫了很久,但是还是答应了。正是这样的一个事件,导致了平行世界1和2有了交点,同时由此,衍生了无数个平行世界。


      Booker虽然答应,但是在把孩子递出去的时候又后悔了,于是乎他冲了出去,想要把孩子抢回来。 可惜,他差了一点,在争抢过程中,Comstock带着Anna离开平行空间2,同时留下了Anna的小拇指。在这一刻,一个违背了宇宙规则的空间悖论诞生了:一个生命,同时出现在了两个平行空间 (小拇指在2,身体其他部分在1)。这样一个违反规则的存在,可能也就是导致了Elizabeth|Anna 日后拥有跨越空间能力的原因,因为在她身上,所谓的平行空间定律不再成立了。 


      故事回到平行空间1, Comstock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很开心。而此刻的Lady Comstock却不爽了,因为Comstock背着她有了一个孩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 他还逼自己对外界承认这是自己的孩子。 Lady Comstock怀疑这个孩子是Comstock和女科学家 Lutetc背着自己偷情生的 (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平行空间的事情是绝密, 不可能透露给别人)。 于是无法容忍背叛的她,终于决定要向外界揭露真相:你们所膜拜的Lamb,Comstock的继承人,那个未来的新希望,其实是个私生女! Comstock显然不能让她这么做,因为这样会毁了他苦心经营的一切。于是乎,在爱与理想,权力的纠结下,他决定杀了自己的妻子。 Lady Comstock的"背叛"让Comstock意识到所有知道Lamb真相的人都是威胁,于是他派Finch去杀了科学家。  Finch失败了。从游戏录音资料可以大致判断出: Finch为了让谋杀看起来像一个意外,可能在实验过程中毁掉了Lutece的机器, 但是他并不知道那个是可以穿越时空的装置,机械的毁坏使得Lutece逃离谋杀,穿梭到了不同的平行世界中,直到遇到了另一个自己(男版的自己,不同平行空间的不同结果,这里不多详解,其他的一些剧情解析有所提及,比我说的好。这里后面也有坛友指出录音里说明了两人是双胞胎,我因为是在英文官方论坛里面看到的,很多人认为男女Lutece实质上是同一人,不同空间的不同可能下的产物,然后在空间穿越时碰到,就凑合在一起啦。具体的录音我可能错过了,坛友们说的很有道理,我会再仔细听一遍录音,到时候确认答案会进行修改的)。很显然,这件事情让Lutece认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她人为地改变了平行空间1和2的运行轨迹,同时因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段只是推测,具体还要再玩一遍才可以确认)


     对于Lutece (男和女), 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 必须改正错误! 让平行空间回到紊乱之前的"原生态"。于是乎,最直接的方法是什么? 找Booker! 让在自责之中的Booker去找回Anna,也就是Elizabeth,同时洗清自己的罪恶,让平行空间回归原来的状态。  


     OK,解释完了平行世界1和2的一些背景资料,以下就是我个人的推测了,因为是推测,所以和别人未必一样,同时也未必就是正确的答案,因为毕竟只通关了一次(等以后多通关几次,可能会回过头来完善,修改吧)。 不过我保证,逻辑上来说,一定都是正确的。


     玩游戏玩得比较深的玩家应该会发现,既然Booker就是Comstock,那么Booker明明就是1875年出生,就算他在平行世界2里面救女儿时,也就是1912年,那么不管是Comstock也好,Booker也好,都应该只有37岁。为什么Comstock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OK,如果说Lutece找的是 1893年的Booker (也就是刚丢掉女儿的时候,28岁,这个应该比较合理)穿越到1912年去救自己的女儿 (游戏结尾有提及,时空穿越,大脑受损,自动编织出合理的记忆的解释),那么为什么当他到1912年的Columbia时,本应是37岁的Comstock(平行空间1的Booker)却看起来像一个七八十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呢?


    在这里,我给出的解释是: 买Anna并不是Comstock第一次穿越平行空间! 在游戏中搜集背景资料时,可以找到一些当时Comstock被美国政府以及媒体所批判,政治上寻求梦想失利的一些背景资料。我相信,在Comstock第一次了解到Lutece的科技的威力时,他做的绝对不是买女儿,而是在失败后回到过去,重新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我认为,他利用Lutece的科技,回到过去,同时杀了当时的Booker(可能还非常非常年轻),为了避免创造新的时空悖论。和上一世不同,已经中年,拥有了相当经验的他,借用Lutece建造了Columbia,向美国介绍了自己的创世理念。 毫无疑问,Comstock再一次败在了美国的政治家的手中。当他了解到自己两世的呕心沥血都无法完成梦想时,心灰意冷,遂决定和美国政府分道扬镳,Columbia脱离政府控制独立。他同时想到了一个利用Columbia为基点,依靠军事力量完成自己的统治的想法。这样既解释了为什么1912年的Comstock看起来那么老,因为那个空间里的Booker已经在年轻时就被另一个空间的Comstock取代了,所以他早已不是37岁。 同时也说明了Comstock预言家的身份(他为什么那么多追随者?被看做是神的化身?),因为他已经在另一个空间里经历过了相同的时间,所以可以预言很多事件 (当神棍必备潜质)。 也就是说,前文提到的平行空间1不是真正的平行空间1,而是衍生过的平行空间1 (年纪大的Comstock穿越过来,干掉了平行空间1的Booker,重来一次,建立Columbia)。不过还是把它看做平行空间1吧,因为我未必对,而且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不过这个解释的确让Comstock在1912年的年龄合理化了。


    在买了Anna,解决了一切隐患后,Comstock把小女孩改名Elizabeth, 同时发现了她的奇特能力,并把她锁在雕像之中,与外界隔离。 
    而回到平行空间2,Booker被Lutece带到1912年的Columbia,并引导他拯救Elizabeth,消除平行空间之间的悖论。在游戏开头有一个猜硬币的小细节,很多刚接触游戏的人可能都会觉得奇怪,怎么Robert Lutece前面的板子显示,都是一个结果。猜硬币不管正反,不应该是half|half吗?这里我觉得是制作人的暗示:所谓的拯救已经很多次了,不管失败成功,由于最初的基准空间里,Booker所做的选择并未被影响到(发生在救女儿和买卖女儿之前),所以不论Booker拯救Elizabeth多少次,总会有另一个空间的Comstock诞生于Wounded Knee洗礼之后,而后向另外的Booker买Anna,然后就有重现一次Elizabeth的悲剧。 很显然,那个时候的Lutece并没有意识到,利用介入不同平行空间的方法去消除平行空间之间的影响(另一个世界的Booker去这个世界的Coclumbia拯救Elizabeth),反而造成了更大的连锁效应。一次次的拯救,不论成功与否,创造出了无数个受苦的Elizabath,以及无数个被影响的平行空间,这样一段段绝望的轮回正响应了游戏的副标题: infinite。我觉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女Lutece可以提前知道Booker所做的选择,在恰好的时候出现,帮助他 和Elizabeth,同时两人的对话又是那样的冷淡和超脱现实(因为经历了N次,看惯了吧)。 


    这一切的一切,终于在一个新的悖论下改变了。
    这一次的尝试,也就是我们玩游戏Booker所经历的一切,他从平行空间2穿越到1(为了方便理解,姑且算是1和2吧,虽然可能已经是N了)。游戏中的剧情很多帖子都有,而且高手们解释的比我好很多,相信大家都已经参考过,大致应该了解了,在这里我就不多讲。 这一世,也就是我们玩的那一世,有一件事情不同了。在平行空间1里,本来Booker拯救Elizabeth失败了(游戏后期,疯人院一段),于是乎, 老年的Elizabeth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把我们操纵的Booker(还在平行空间1,试图拯救Elizabeth)带到了未来(这属于未来的平行空间1),并且交给了他一张拥有可以结束无数个轮回的线索的纸条,然后把Booker送了回去,这个行为创造出了根据平行空间1而衍生出来的平行空间3 (从未来归来的Booker,得以拯救Elizabeth,并且拥有了结束一切的钥匙)。 


    这里插一句,其实游戏过程中有很多平行空间(Elizabeth神一般地带着Booker到处穿越),相信其他的解析帖都有比较详细的解释,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暂且忽略这部分(因为认真说来,游戏进行到这,已经过了N个平行空间了,还要加上其他的无数个轮回,不过解释太多太乱不容易看懂),不用担心,这不会影响这一段的逻辑。 


     正是老年Elizabeth的纸条,让Elizabeth了解到如何控制Songbird,同时摧毁雕像,释放自己的完全力量。当她拥有看穿无数平行空间的能力时,意识到了,Booker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因为不论多少个Booker拯救了多少个Elizabeth,永远都会有更多的Elizabeth受苦,为啥?因为总是会有新的世界里的Comstock穿越空间去买Anna,从而影响更多的平行空间。也就是说,和Lutece想得不同,拯救Elizabeth并不是平衡平行世界之间的关键,真正的关键是消除Comstock,他才是造成一切悖论的根源。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Elizabeth带Booker回到了当时Wounded Knee的洗礼(估计那个空间就是创造基准平行空间1和2的初始空间,是游戏中无数个平行世界的根,是起点),在那时,Booker还没有做出是否变Comstock的抉择。事实上,抉择并不重要,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个Booker选择变成Comstock。所以Elizabeth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让他在那时就淹死,就没有了所谓的抉择。而此时,玩家操作的Booker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那么这样会发生什么呢?这样导致了初始世界无法衍生出我们前面提到的平行空间1和2,因为Booker死了,做不了决定。也就是说,在时间线中,所有的Comstock都不存在了,这也就是为什么Elizabeth一个个消失,因为她们都是平行空间相交的产物,当平行空间的交点被消除后(Comstock不存在),理论上,她们也不会存在。 所以呢,轮回就此停止。至于回到最后字幕消失是,1893年,Booker和Anna都在的那个场景,我觉得可以这样解释,因为初始空间,也就是去洗礼的这样一个分支不再存在——Booker实际上在此已经死亡。那么Booker做出去Wounded Knee这个决定之前的平行空间呢?不错,那还是正常的。也就是说,Elizabeth在洗礼时淹死Booker的行为,不仅消除了无限个轮回,更消除了由洗礼诞生的无数个平行空间,也消除了由那无数个平行空间所造成的无数个悖论(Comstock买Anna,Booker救Elizabeth)。 一切回归正常,那么没有做出去Wounded Knee的Booker怎样了呢?在制作人给我们的最后场景里,我们不难判断出,没有受到其他空间影响的Booker并没有卖掉Anna,因为没有买家啦。作为玩家,我是真心希望没有了外来世界的影响的Booker能和Anna平安幸福的生活下去。


     写了很多,也就是表达看法,不求完全正确,只求逻辑OK就好。反正出了DLC我再通关一次,到时候有时间可以对这篇解析做出更好的修改和加强。有很多问题我也没想明白,比如游戏中穿越的流鼻血,以及无数个士兵和剧情NPC浑浑噩噩完全不在这个世界的表现,等等...留给以后再去讨论吧!

----------------------------------------------------------------------

前天下午EST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7点 我在Best Buy 用10块钱的抵金券 用53美元的价格买下了xbox360版的Bioshock Infinite (生化奇兵 无限)之前就看到大肆宣传的游戏 IGN上得分9.5 (大家基本清楚 IGN7.5分以上的游戏都是有玩头的,9分以上的大多是极品了) 现在终见芳容了 游戏的画质只能说是一般 但是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 我是一个只喜欢玩沙盘和战略类游戏的人 fable系列的游戏都玩过好几遍 后来出的Red Dead Redemption 包括新出的Sleeping Dogs 这是我应该算是第一次这么的投入一个Linear剧情的游戏


故事开始是主人公Booker Dewitt在一艘小木船上 两个划桨人 一男一女 都看不见具体的摸样 但是可以听到他们在一唱一和 女方给了你一个小盒子 上面是一个密码 里面是一把手枪和你要找的小女孩 Elizabeth 大家还记得那个密码是多少吗? 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122, 你上了岸看到了灯塔 灯塔门上有一张小纸片 上面写的"Bring us the girl and wipe away the debt"(这也是整个游戏最经典的一句话)你爬上楼梯 看到了一个被tortue致死的人 心理开始紧张 最后来到了房顶 看到了一个电梯(具体不知道怎么叫这个东西) 接下来的剧情就非常地简单了 把密码输入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发生在空中城市Columbia了 还记得刚到达Columbia 你所在的位置是某个Cathedral(大教堂) 按着路线走出去 会看到一群Baptists 主角要帮你洗礼 净化你 你就同意了 当你醒来 (这里可能有插曲 具体不记得了 但是插曲也就是你回到自己的Apartment)你已经在columbia的城市了 这是看到一男一女 长的非常相似 他们就是Lutece Twin(双胞胎 Lutece) 他们要求你flip一个coin 不管flip多少次 都是Heads 这时 关注上面heads的次数 可以看出大概是100多次 可能会就是122 继续按着剧情走 这时有个小孩给了你一封电报 说"no matter what, don't choose 77" 你没有理会 继续按剧情走 这是来到了一个彩票现场 你去了一个球 发现是77号 你可以拿球朝一对couple砸 也可以砸向主持人 我选择的是砸主持人 这时你手上会出现AD两个字母 警察立刻要逮捕你 说主人公是"False Shepherd"(错误的牧羊人) 你抢过了武器 处理所有人 继续走 这里到救到Elizabrth以后出现插曲之前都是些Blah Blah Blah 出现插曲的时候 你会发现 Booker在叫一个叫做Anna的女孩 然后你被Elizabeth叫醒了


现在我要跳过所有的剧情 来讲通过以后的剧情 你来到Comstock所在的房间 Comstock要Booker向Elizabeth解释她小手指 但是Booker说不知道(他的确不知道)但是Elizabeth很清楚 她说"You know, you just don't remember" 接下来又是一些打斗的场面 大鸟也愿意帮你们了 接着 Booker和Elizabeth一起进入一个球形的以动物体 把你们带到了一个灯塔 进入灯塔以后 你会发现成千上万的灯塔 这时Elizabeth开始了解释 假如大家听说过Multiverse(平行宇宙)假象 这一段不难理解 (看family guy的人肯定知道)基本上来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我们自己的universe 但是我们每次做一个选择的时候 我们会创造一个新的Universe 比如 今天上午 你在选择是不是应该玩Bioshock 还是应该去上课 这时你创造了两个Universe 一个是你去上课的 一个是你留在家玩bioshock的 假如你去上课是打算坐地铁 但是有考虑自己开车 这时你有创造了两个Universe 每个Universe都有不同点 这个取决于你的决定 但是也有相同之处 就是不管你做什么决定 这件事情都会发生 比如 你打算乘地铁去上课 但是去上课了才发现课被取消了 这个不管你是乘地铁还是自己开车 都会发生 这个就是Elizabeth解释的"Constant and Variable"(定数和变数)现在来跟你们解释这个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主人公是美国陆军老兵 曾经参加过Wounded Knee事件 这个时间是美国著名的"伤膝河大屠杀" 300多名美国印第安人被屠杀 主人公Booker深感自己的邪恶 去了Baptist教堂 想被洗礼 净化 这时牧师要接过他的手为他洗礼 这时他创造了两个Universe 一个是他接过牧师的手 愿意被净化 一个是他拒绝了 而我们的主人公Booker是那个拒绝接受净化的 那为什么要提到那个接受了净化的Booker呢?因为他就是Comstock-反派的老大(自称先知) 在另外一个Universe里 Booker接受了洗礼 然后创造了飞行城市 Columbia 他也改名为Zachary Hale Comstock,而在我们所控制的universe里的Booker继续了他的生活 生了一个女儿 取名为Anna 而在另外一个Universe的Booker 就是 Comstock被大家信奉为创始人 先知 但是因为不能生育 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来接任他 于是他着了Lutece帮他去另外一个Universe去买下Booker的女儿 而Booker因为赌债所逼 卖了自己的女儿Anna 这才是为什么游戏里一只有"Bring us the girl and wipe away you debt" 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要你去把Elizabeth抓回来 而是说要你把自己的女儿卖给他们 但是主人公booker反悔了自己的决定 于是跟着去抢Anna但是他没用成功 但是Anna也因此在去Constock Universe的tear关上之前 小手指卡在了Booker的Universe 这是你已经可以明白了 Elizabeth就是Anna 也就是是说Elizabeth就是主人公Booker的亲生女儿 只是生活在一个不同的Universe 而为什么一开始的密码是122?因为主人公已经来了Columbia救Elizabeth 122次了 他在不停的把Elizabeth就走 但是不管怎么说 Elizabeth在另外一个Universe还是被Comstock买走了 就是说故事在不停的循环 即使在游戏中的Universe把Comstock杀了 在另外的Universe他还是活着 这时主人公回到了当初被洗礼前的画面  同时 很多的Anna出现在主人公面前 他们把主人公的头按进水里 把他淹死了 这也是唯一结束这个循环的方法 假如主人公从来没有机会活过洗礼 那么comstock也永远不会存在 也永远没有人向Booker买Anna 这样Booker也永远不用去救Elizabeth因为她根本不存在 包括Columbia也不会存在 但是在别的Universe里 主人公Booker还是存在的 只是没有走上被洗礼的路线 这也是游戏中最可惜的一段 也就是Elizabeth死了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整个故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当Credit(应该是演员表)结束的时候 又会有一段小插曲 这就是主人公Booker听到Anna的声音走去开门 这是一个Universe 没有Comstock 主人公从来没有接受洗礼的Universe, Anna永远只是Booker的女儿 再也不会是那个可以打开tear去另外一个Universe 可以开锁的Elizabeth了


主人公Booker手上的AD的意思是 Anna Dewitt 而Lutece twins根本不是双胞胎 他们是两个同样的人 只是性别不同 一个是Booker世界里的Lutece 而另外一个是Comstock世界里的Letecce 两个人出生的性别不同 但是Comstock世界里的Lutece因为 这里要提到的是女的Lutece 她的名字是Rosalin Lutece 是一个物理学家 她帮助了Comstock建立空中城市Columbia 也发明了可以进入其他Universe的机器(就是这个机器让Comstock看到了未来所以才会自称为先知) 在这个机器里她认识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她自己Robert Lutece 他们两个合伙帮助Comstock把Anna带进了Comstock的Universe改名为Elizabeth 被称作 Lamb of Columbia(哥伦比亚的羊羔)也就是为什么Booker是False Shepherd了 当Lutece兄妹知道Comstock要利用Anna来完成他的未来(应该是毁灭纽约城) 他们打算把Elizabeth送还给Booker 但是当Comstock发现这个计划 他要求了Jeremiah Fink毁灭这个机器 并且杀了两人 所以 这两人才会在不停的随即出现 因为在这两个universe的Luteces已死 在别的Universe他们还活着 他们不停地出现在不同的Universe里 帮助Booker夺回Anna 开始摇船的两人也是他们


为什么Booker对这些事情一点记忆都没有呢?因为当Luteces把Booker带进另外一个Universe的时候 Booker的记忆重新创建了一个新的版本 给Booker发电报的人也是Lutece(有署名)


假如你们不想读那么多东西的话 这有个简单版本 Booker在另外一个世界就是Comstock Comstock买了或者抢了Booker的女儿Anna Booker不停的循环的去救她 但是结果都是一样 这次他让自己在变成Comstock前被杀了 那样Comstock不管在什么世界都不存在 那么Comstock从来没有出现过 Anna从来没有变成Elizabeth 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 Booker又回到了原来和Anna一起的生活 所有关于Comstock都不存在的世界里 剧终


我也知道这里有很多的东西 一下接受也很麻烦 但是 真正的理论其实并不难理解 故事非常深奥 但是同时非常的真实 假如你们有任何疑问 请在下面提问 谢谢阅读 请勿转载


具体Columbia参加义和团运动的事情 经过是这样的 哥伦比亚派了军队进入北京 他们向平民开枪 并且宣称要把北京毁灭 美国不允许哥伦比亚的计划 哥伦比亚立刻宣布退出联盟 这个是小小的花絮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