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Zhiyuan via Google Reader:
因为红十字会在雅安震灾中努力表现,却还是一片叫"滚"之声,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决定再启郭美美事件的调查,但消息一出,网上被顶最多的却是"调查不调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是的我们不会再捐一分钱给你们,想说的是,能滚多远滚多远" "如果下次出现王美美、张美美、李美美,咋办?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好不?学习臺基金!"
虽然监督委员会都是社会上有清望且和红会无关的人,其中一些是我认识而且十分肯定的人,但只要红会不改变性质,不变成真正的民间自组织,而继续是政府分支机构,大家就还是不信。
重启调查郭美美事件,恐怕还是无用之功,为什么?
信任理论告诉我们二项重要的"铁则",一是你不能经营别人的信任,只能经营自己的可信赖行为。可信赖行为依据社会学者米歇尔(Mishra)的分析可分为四项,分别是诚实公开、能力成效、公平一致以及互惠关怀。换言之,用尽心机分析别人为什么不信任你是没用的,只有好好展示自己的诚实公开、能力成效、公平一致以及互惠关怀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二是信任的破坏如同拆墙,只需要抽掉下面的几块砖,房子就会轰然倒塌,往往抽一块没事,抽两块没事,没警觉,但抽到第十块,却楼塌了。郭美美事件对红会而言,正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信任的建立则像盖楼,要盖起来只有一砖一瓦地加,急不得,更何况红会曾经是一座摩天大楼,要重建则更加困难,短时间内一两项工作是完成不了的。
过去一段时间,红会在账目公开和信息透明上也做出了努力,还成立了社会监督委员会,请有社会声望的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媒体人、志愿者担任委员,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理由很简单,就是这些专家学者们的个人声望,无法为政府行为背书,即便红会把账目全部公开,民间还是会质疑,甚至质疑专家本身。
为什么?因为管理技术上的细节固然在展现可信赖行为上很重要,但毕竟是次要的,更本质的是人们对红会的治理结构以及垄断善款的质疑。
包括红会、宋基会、儿基会等在内的很多家官办慈善组织,都面临声誉危机,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它们长期垄断公开募捐的权力,缺乏民间的竞争,民众对其天然反感;其实何止是公益机构如此,国企一旦有政府给予的垄断权,不也是倍受质疑。二是治理模式错位,它们的治理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自组织的民间组织或公益慈善机构,而是用由上而下的层级管理的模式在运作,所以它用着政府的管理模式作人们认为民间组织要作的事,当然错位。只有彻底改变了这两点,采取自组织、自治理的民间组织模式,去除官方色彩和垄断色彩,才是展现可信赖行为的根本所在。
当然,公开帐目、加强独立人士的监管都会有帮助,在这一次大地震中红会力图努力作事,也像在倒掉的大厦中重新添砖加瓦。然而,正确的治理模式和开放"公益捐款市场"自由竞争才是重建信任的根。要让公众对红会有根本改观,还需从治理模式和公益权垄断问题着手,运用自组织治理模式,放开垄断权,开放市场竞争,这是恢复信任的最核心部分。
至于调查郭美美事件就免了吧!与其用心猜度别人心理,发动公关攻势,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可信赖行为。
相关日志
- 2013/04/22 -- 《华尔街日报》中国红十字会的救灾响应网民不买账
- 2013/04/25 -- 红十字会还会再红起来么?
- 2013/04/24 -- 吴冲:"红十字与郭美美案"的投资银行破解
- 2013/04/24 -- 红会社监委拟地震救灾后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不是因为做错了事而反省,而是收不到钱而反省,这种反省不要也罢)
- 2013/04/24 -- 德国之声:中国红十字会与谁有关?
- 2013/04/24 -- 批评救援不力网文被屏蔽 红会官员被指注重门面功夫
- 2013/04/24 -- 捐款涌向四川震区,但不再通过红十字会
- 2013/04/23 -- 中国红十字总会神逻辑:部分网友还留在郭美美事件阴影中
- 2013/04/23 -- 智商堪忧?! 宝兴县红会在重灾区摆箱募捐
- 2013/04/22 -- 《纽约时报》中国红十字会再遭信任危机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墙外楼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