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2, 2013

晨枫:关于犹太人的聪明 [feedly]


 
 
Shared via feedly // published on 墙外楼 // visit site
晨枫:关于犹太人的聪明

于时语写了一篇,很有意思。

个人对犹太人的文化、历史、现状和未来一直很感兴趣。说起来,还有刘亚洲大作家的一份功劳。他的几篇报告文学把我的胃口吊起来了。当然,现在回过头去看看,他的很多东西是错误的。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犹太人就族群而言,确实比很多族群更加聪明、勤奋,更加致力于保卫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单独挑几个人出来,所有民族恐怕都有足以匹敌犹太人的强人。但用族群平均来说,很少有族群能和犹太人相比。说这话可能要遭砖,但这是事实。但这个事实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现代犹太人是经过两千年历史筛选的,而其他族群基本上没有这样的筛选过程。或者用上马、中马、下马来做比方,犹太人只剩下上马了,而其他族群还是上马、中马、下马齐全的"原生态"。另一方面,北美华人中,尤其是受过高度教育的职业阶层,这些也是高度筛选出来的,和犹太人正好有一拼。

犹太人的教义是在第二圣殿时代形成的。在被尼布甲尼撒赶出以色列、流亡巴比伦期间,犹太人形成救世主弥赛亚的概念,上帝派摩西把犹太人带出埃及,就一定会再派救世主,把巴比伦的犹太人带回以色列。波斯王塞流士打败巴比伦,容许犹太人回归故里。但只有一部分坚决要回归以色列的犹太人回去了,其他人留在巴比伦,以后逐渐消失在主流族群中。这也是犹太教义完整化、系统化的时代,从原始宗教进化为一神教。在罗马时代,犹太人爆发大起义,失败后被赶出圣地,流落到世界各地。当然,罗马时代的世界各地就是罗马帝国疆界所及的范围,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北非到中东,更远的远方是蛮荒之地,犹太人也不去的。

没有了祖国的犹太人为了保持民族特质,必须要做到两件事:一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文化传统,二是在思想上传承宗教。犹太教与犹太文化的关系远比基督教与欧洲文化的关系紧密。与中世纪以前的欧洲人不同,犹太人对血统也比较重视,不轻易通婚。犹太血统、犹太教义和犹太文化是犹太性的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欧洲民族和文化本来就千差万别,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是"外来"的,寄生的,不可能做到犹太性那样的三位一体。

犹太人对犹太性的坚持来自于对犹太教中"上帝子民"的信仰。既然自己是高于"别人"的族群,当然不能轻易冲淡血统。为了在文字和书籍还是奢侈的时候传承宗教,犹太人在巴比伦时代就特别重视口头背诵经书,这是犹太人特别重视教育的历史缘由。另外,犹太教义分为《托拉》和《塔尔穆德》两部分。《托拉》相当于圣经旧约,这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经书,是不变的。但《托拉》和所有宗教经书一样,总是有含混和语焉不详的地方,留有很多解释的空间。这就是《塔尔穆德》的作用了。《塔尔穆德》是犹太教拉比经年累月积累的对《托拉》的解释,从巴比伦时代就开始了。当然不是谁的什么解释都收入《塔尔穆德》,而是经过一定的程序,公认这样的解释后,才收入《塔尔穆德》。换句话说,《塔尔穆德》的内容是经过相当的辩论和论证。这是犹太人思辨传统和尊重规则传统的缘由。对于"正统"犹太人来说,奇技淫巧或者财富都是浮云,塔尔穆德研究才是正道。当然,偏离正统的犹太人也很多。

在犹太人被驱离以色列的早期,除了背井离乡,犹太人的遭遇并不特别悲惨。那个时代还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原始宗教的排他性也不厉害。但是罗马帝国在残酷镇压基督教几百年之后,终于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改奉基督教为国教。这是欧洲有系统的反犹主义的开始。

耶稣提倡的其实是犹太教的拿撒勒派,并非独立与犹太教的单独宗教,耶稣传教的人也都是犹太人,地方也大体在现在的以色列,尤其是死海到加利利海地区。但保罗把基督教义重新解释,强调基督教不仅面向犹太人,而且面向所有人,并身体力行,积极传教。这是基督教在欧洲(其实是罗马帝国治下的疆域)和北非的开始。

不知道是出于证明"谁最革命",还是用新兴基督教统一人民思想,罗马帝王开始系统反犹,上行下效的结果是犹太人遭到全面压迫。罗马帝国覆灭,中世纪维系欧洲的唯一纽带是教会,犹太人的苦难加重。文艺复兴后,政教分离,但民族意识觉醒,犹太人"非我族类"的特质再次成为靶子。不仅在政治上受压迫,在文化上受歧视,犹太人也被禁止从事当时认为高尚的行业,主要是农业、牧业。犹太人不许拥有土地和牲畜,这基本上就把犹太人逐出了主流社会的常规上升通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志不坚定的犹太人早就悄悄与当地人同化了。剩下的首先是对犹太性高度认同的人,其次是在生活技能上超凡卓绝的人。生活技能不杰出的犹太人最终也经常不能坚持其犹太性,被同化了。另一方面,犹太人擅长思辨和钻研的传统使得他们成为能工巧匠和律师、医生、商人,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在中世纪直到工业革命之前,都属于边缘职业。犹太人从事金融也是由于基督徒不能房贷赚取利息的基督教义而认为产生的边缘职业,在中世纪欧洲人看来,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和城市的清洁工同属卑贱、下流但必不可少。

犹太人聚居的地方几经迁徙。早期犹太人大多聚集在意大利和伊比利亚半岛。罗马覆亡之后,意大利的犹太人被驱赶到蛮荒的日耳曼尼亚,也就是今日中欧。伊比利亚的犹太人则在入侵的北非穆斯林(摩尔人)的庇荫下有了一个黄金时代。中欧逐渐发达起来之后,犹太人被继续向东驱赶,到达东欧,主要在波兰、乌克兰甚至更往东的俄罗斯腹地。不知道是东欧人、沙俄人的"纯朴"还是什么原因,或者单纯是廉价、熟练劳动力的缘故,东欧、沙俄犹太人从事农业的很多,但还是长工多、地主少。19实际东欧、俄罗斯也爆发大规模反犹暴行,大批犹太人逃离,然后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大动荡,这是现代犹太复国主义的第一波。二战中纳粹暴行直接触发了现代犹太复国主义的第二波,以色列建立了。

另一方面,欧洲反犹传统也变相逼迫犹太人退缩到自己的小圈子。犹太人成为有钱无良的贱民,与外族人通婚的渠道在相当程度上被堵死了,变相保证了犹太血统的延续。一个反例就是中国犹太人。他们是怎么来的有各种说法,但不争的事实是,开封犹太人存在至少1000年了,但现在基本上踪影全无,基本上都同化了。犹太人无良当然是反犹主义偏见,但犹太人的有钱确实有目共睹。很多欧洲城市都有犹太区,这些区经常被国王或者市政当局限制得很死,地方窄小,墓地尤其拥挤。但如果把犹太区的房子和周围相比,不难看出他们的富庶。犹太人感觉不公,当地人感觉不义,这样的双向偏见迫使犹太人只有加倍努力,取得超常成就,才能保证自身和族群的生存。简单地说,犹太人的聪明不是天生的,是在严酷的环境下努力得来的,这是生存的必须,就像水上长大的人必须擅长游泳一样。

犹太人历史上从来不以骁勇善战著称,但在生存危机的重压之下,新生的以色列展现了令世界乍舌的战斗力。小小的以色列在阿拉伯的海洋中生存了下来。换句话说,犹太人的武士精神和战斗力也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但在另一方面,以色列之外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美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在这里,犹太人祖辈被迫捡起来的职业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高尚和高收入职业。犹太人从事好莱坞和百老汇最初也不是因为这来钱快,影响大,而是因为这是高尚人所不齿的戏子职业。但金钱和媒体加在一起,美国犹太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不成比例。好莱坞描述犹太人苦难的电影千千万,但描述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压迫的题材就不用费心找了:没有。对于从电影、电视了解世界的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个没有也就意味着不存在。

与此同时,美国犹太人把持了社会上层,生活优裕,不再有祖辈那样的艰难,也同步失去了追求杰出的动力。不管犹太人在学业上的成就滑坡是否有Ron Unz所说的那样程度,犹太人的聪明会越来越退步,这是犹太人生活越来越优裕同步的。没有人天生就勤奋。应该这么说,没有人天生会因为这是一件应该做的是就勤奋,但对于喜欢做的事(比如玩耍、泡M),这就不觉得累,因此也谈不上勤奋。天才勤奋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勤奋,而是因为这恰好是他们最喜欢的事情,不让他们做简直就是体罚。对于犹太人也一样。还有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战后第一代日本人的勤奋是传奇式的,现在的日本人就没有了那样的勤奋;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美国人(还有加拿大人)的勤奋和吃苦也是惊人的,现在的样子大家都看到了;德国人勤奋吗?和希腊人、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相比,当然还是勤奋的,但只要看看大街小巷白天黑夜喝啤酒、啃猪蹄的人,就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了。如果不是有周围一大堆比德国人更不勤奋的人,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压垮德国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对于中国人呢?也是一样。我最烦有人说"中国人天生数学好"。哪有的事?都是啃吃啃吃勤奋出来的。中国人读书也一样。我们这一代,不管是在国内,还是移居国外,都是从艰难中走出来的,不勤奋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但勤奋的目的不是为了永远勤奋,而是为了安逸。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同样"有罪"。如果我们这一代"成功"了,下一代继续"成功",几代人之后也会贪图安逸吗?这是肯定的。

—–

美国犹太人的智力退化?

虽然亲以色列势力群起反对,奥巴马依然提名有"反犹"之名的越战老兵哈格尔出任国防部长。这不仅证实奥巴马有意报复去年总统选举时以色列政*府公开力挺罗姆尼,也再次凸显美国犹太人势力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题目。

以色列以数百万犹太人口,能够在中东屡屡击败和长期抗衡三亿多阿拉伯人的敌视围攻,美国的全力支持是个关键因素。这不能不归功于美国犹太人的巨大影响力,以致有美国国会乃是以色列占领区的说法(哈格尔的"反犹"言论之一,便是胆敢在国会宣布他是代表内布拉斯加州的参议员,而不是以色列的参议员)。

一般人的解释,总是归结于美国犹太人掌握的巨大金钱财富。但是欧洲犹太人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财富,却丝毫未能阻止欧洲的反犹主义,以及纳*粹德国的种 族 灭 绝。犹太人在新大陆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他们征服了美国"上层建筑"。

以三权分立的重镇美国最高法院为例,犹太人在九名大法官里就占了三分之一。再看把握美国经济命脉的联储局,1970年至今五名主席中四名是犹太人,按在任年数计算更超过95%。比较一下犹太人只占美国人口2.2%。

这些犹太裔大法官和联储局主席的个人经历,充分表明征服美国上层建筑的必经之路,是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代表的美国精英教育。而犹太人传奇的超常智力,是他们得以征服常春藤校园的本钱。查看一下美国各项诺贝尔奖的得主,可以看到同样超高比例的犹太人士。尤其是诺贝尔经济奖,几乎成为犹太学者的禁脔。常春藤校园里的犹太教授、院长乃至校长,更比比皆是,展示美国犹太人的巨大智力优势。

亚洲移民后代挑战犹太人智力优势

然而近十多年来,亚洲移民后代开始挑战犹太人的智力优势。如同上一世纪前半犹太新移民挑战基督教白人一样,亚裔的智力挑战首先展示在中学教育界。新近一期《美国保守主义者》月刊登载发行人恩兹(Ron Unz,犹太人)关于常春藤大学招生政策排斥亚裔的长篇论文,得到《纽约时报》的引用。恩兹的分析引用了大量数据,证实犹太学生在与亚裔学生的竞争中明显落后。以下是若干例证。

美国每年通过竞赛选拔六名中学生组队参加国际数学奥赛。1970年代,美国数学奥赛队中犹太学生占44%,亚裔学生为零。到2000年代,这一比例逆转为3%比53%。2010年以来,美国数学奥赛队中尚未出现犹太学生,而亚裔占了72%的绝大多数。

美国每年的中学生物理奥赛优胜者,1980年代犹太与亚裔学生的比例分别是28%和23%。2000年代的比例是9%和46%。2010年以来,优胜者中81%是亚裔,犹太人只占5%。

由西屋公司发起、现归英特尔公司主持的中学生科学奖,历来获奖者中有七位后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所以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是全美最精英的高中科学竞赛。从1950到1970年代,大奖获得者中犹太学生一直在20%以上。2010年以来,亚裔占了大奖的64%,犹太人只占了7%。

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亚裔比例是4.8%,大约是犹太人的两倍略多,而上述中学学业尖子的亚裔与犹太人的比例,远远超过两倍。

最有说服力的是美国高中11年级PSAT(预备学术评估测试)统考,每个州得分属于最高半个百分点的考生获得全国荣誉奖学金入围提名(NMS semifinalist)。有25个州公布这些入围名单,据此统计,近年来入围者中亚裔占28%,而犹太学生只有6%。

对比三四十年前犹太学生的压倒性优势,恩兹形容近年来的趋势是"犹太学业成就的崩溃"。很难说犹太人的"先天智力"开始弱化,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上世纪早期到达美国的大批犹太新移民,他们第三、四代后裔的"工作伦理"和学习动力开始退化。

正如《纽约时报》新近的有关讨论指出,虽然亚裔中学生的学业成就明显高出了犹太人,在美国"上层建筑"的上升通道──常春藤校园里,犹太学生的比例还是高出亚裔许多。这一不公平的情况,显然与犹太人目前在美国上层尤其舆论传媒界的优势有关。

但是只要美国精英教育坚持"凭才取人"(meritocracy)的原则,犹太人的学业成就退化迟早会牵累到他们在美国上层的影响力,并威胁到以色列的未来。而亚裔在美国上层社会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

最后如《纽约时报》一年前特别报道:主导美国上层建筑是律师和经济学家,而不是科学家(国会400多名众议员中只有一名物理学家和一名化学家,其他大多律师出身)。亚裔需要急起直追犹太人在这两方面的优势。

相关日志




Sent from my iPad

No comment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