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对又一次季末信贷危机的恐惧推动了中国货币市场利率骤升,尽管中央银行周四就已宣布应急干预措施。在过去的五个工作日,银行同业利率已经翻番。七天回购利率达到9.9%,这是自六月时创纪录的10.77%数据以来的新水平。金融机构一年的换汇率在上周突破了有史以来的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在其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日中没有进行任何操作,而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增加资产流动性。最近,银行纷纷努力满足季末监管要求,如贷存比率和准备金率。
分析师表示,央行正试图紧缩信贷以阻止危险的借贷行为,同时避免出现危机,就像6月时银行拖欠贷款、银行间却市场冻结。人民银行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崩溃,从6月21日开始秘密并大规模介入。若非央行资产流动性的大幅增加,第三季度末就有可能出现短期利率增长。
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末的增长绝对是中国靠信贷推动的增长模式疲惫的表现。
股票市场一定不喜欢现在的情况,对资产流动的担忧成了严重的情绪负担。继上周五后,随着上证综合指数跌破2.0%,股市连续下跌,连续第九天出现亏损。银行股票最受重挫,甚至连内地以外的地区也是如此。就拿中国光大银行来说,上周五其上市首日在香港交易所就跌了2.8%,尽管其股价已经比预想的要低。分析人士指责坏账破坏了光大的首日交易。
光大的报价出现在11月29日联盛能源集团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被广泛传播后。这很不幸。山西最大私营煤炭企业的失败,甚至被认为会威胁到中国的银行系统。
为什么?不是因为联盛将近300亿元的债务而走下坡路,或是因其债权人名单中包括了部分中国最好的银行。有些人认为,联盛可能会使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衰落,这反过来也会暴露出国有银行的脆弱性。
今天,甚至连小问题也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大问题。联盛的困境说明了这是如何发生的。吉林信托发布了一种理财产品,除了给该煤矿的贷款外,没有其他资产。作为这一理财产品唯一的资产,这些贷款仅仅由第三方保证而非抵押担保。该理财产品由中国建设银行出售。建行是中国第二大资产借贷方。它广受欢迎不足为奇:这项投资提供了9.8%的回报率,远高于国有银行的存储利率。
接手处理联盛破产案柳林县人民法院表示,投资者将是最后一批得到回报的。《石英》杂志(Quartz)分析师格温·吉尔福尔(Gwynn Guilford)相信,如果他们在联盛的失败中遭受损失,他们将会避开理财产品。而另一方面,如果建设银行将投资者捆为一体,他们就不得不接受这一理财产品,并必将与其他银行一起退出该业务。联盛理财产品的目的就在于,允许这些机构无需披露财务报表,即可从不健全的借贷体系中获利。如果储户知道银行事实上有多脆弱,那么这些未受存款保险保护的人无疑会恐慌,并迅速开始提取资金。
北京的统计掩盖了问题的范围。美奇金(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的杨思安(Anne Stevenson-Yang)指出,中国的银行谨慎的低标准是"欺骗性的",因为他们将"明显的风险注入了一系列影子银行以实现套利率"。她说,看上去是20%的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只有15%,而看似75%的存贷款比率大约为90%。
若将银行资产按国际标准来划分,即使不加入影子银行,中国的银行也无疑资不抵债。然而这些机构总保持着流通。现在,正如我们在本季度末及下季度看到的那样,他们的现金要用完了。
大部分分析人士没有担忧。总的来说,他们相信,近期缺乏流通是央行政策紧缩导致的,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是短期的,"捏造的"。比如《金融时报》今天刊登的欧阳德(Simon Rabinovitch)文章写道:"看看银行间的借款利率,一月期甚至更短时间的借款利率猛增,而三个月至一年期的则不景气了很多。"他说:"这表明,现金危机更像是一场年底金钱争夺战,而非中国金融系统根本性崩溃的兆示。"
这种乐观的看法有两个主要问题。首先,该观点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为什么央行要在第一时间控制货币供应量。因为系统性缺陷,特别是失控债务的增加,中国技术专家需要紧缩市场。据估计,去年中国极具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增加了42%,整体信贷可能已经飙升了近三分之一。保守估计,如果信贷只增长20%,债务增长速度将达GDP增长率的2倍多。基于对中国秘密渠道贷款程度的猜测和更多实际的GDP数据,我认为中国信贷扩张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7倍多。因此,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只有控制信贷。
控制信贷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更多像联盛这样的企业。一旦它们借不到钱,将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破产违约。"如果中国已经破产,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大的违约呢?"吉尔福德问道。"原因是:中国的影子贷款系统持续将信贷资金注入破产公司,所以没人能看出来它们破产了。"
第二,考虑到失控的情况,最终中央银行一定会因其补救措施带来一场灾难。不仅悲观主义者这么认为。"我们相信,随着快速推进的一系列自下而上的利率自由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且在目标是总量还是利率流动性方面很困惑,"一向持乐观态度的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驻香港经济学家陆挺(Lu Ting)写道。"以其对流动性有限的预测,及对市场反应的不敏感,中国人民银行比以往更有可能操作失误。"
事实上,问题比经常被引述的分析师认为的更严重。陆挺认为,央行有前进的方向。但更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无路可走。中国的技术专家不断讨论"改革"和接受较低增长率的必要性,但他们总在退缩,当增长率放缓的时候,退回到国家刺激经济和猖獗的信贷增长模式。我怀疑,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他们知道结构调整会导致经济衰退。
如果中国政府能实施改革,它早就这么做了。相反,季末利率出现飙升,再次意味着2014年清算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相关日志
- 2014/01/21 -- 牛刀:写在中国资本市场大崩盘前夕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21 -- 2014舆论新动向:利益争夺公开化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18 -- 2014,现金依然为王——全球经济2013年回顾和2014年展望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16 -- 刘海影:我为何不看好今年中国经济?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16 -- 2014:中国去杠杆的两难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14 -- 2014:中国经济黑天鹅?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10 -- 中国改革阵痛或将开始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06 -- 美国版余额宝是如何垮掉的?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1/02 -- 梁京:展望2014中国经济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12/24 -- 章家敦称中国房价飙升股市暴跌企业倒闭 2014年崩溃不可避免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Sent from my iPa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