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恐袭事件评论集
// 墙外楼
昆明这个事情感觉是再次突破了一个界限。
当年的314和75,内地这边其实不是很紧张,感觉就是本地人闹事,闹不过这边来,但这次感觉不一样,昆明这个离绿教那么遥远的地方,居然也爆发这样的事件,可以说全中国没有安全的地方了,这个事情处理不好会很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5年前 我在论坛就说 驴叫是毒瘤 根本就是无药可解的 只有把它们关起来 或者灭绝 这个地球才会清净
当时一帮人反对
现在再说这个话 支持率至少上升10%
今天我还是这么说 欧洲已经是完蛋的节奏了 北美 澳洲稍微好些 还能缓缓
中国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否则30-50年之后 会变成中国最大的问题
澳洲也不行了,穆斯林满大街,来了三年了,头巾绿婊越来越多,开二手破日本车的中东teenager满大街,而且穆斯林特别喜欢抱团
澳村沦陷指日可待
有几个穆斯林朋友……但不是维族的……他们也瞧不起维族……
就昆明这事说点不好听的
5个犯人,还是用刀的
火车站大家都去过都很清楚,人有多少
结果27死100多受伤
我就有些好奇,这几千上万旅客跟猪有多大区别? 居然没有一个反抗的? 你说人家拿枪,那说不得了,打不过
用tm几把刀,火车站随便拿包拿椅子砸也砸死了
这27个死了,随便反抗下,估计也死不了这么多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今天的昆明事件来看,俺觉得土狗这几年简直一点进步都没有。。。。。
昆明火车站这个事件,政府和75时候一样,毫无预警,土狗不是搞情报工作最厉害么,怎么他妈的恐怖分子每次跳出来杀人,公安事先都毫无知觉呢?
75的时候土狗的情报部门就应该吸取教训了啊,怎么还他妈这操行!
也没那么容易的,其实布控布防都在做,重点地段信息也有掌握,比方说之前误传另一个事件发生地就是维族聚集租住区,之所以误传也是因为第一时间就组织力量去检查。
你想一下,这些丧尸有严密组织,手段之高效冷酷令人震惊,显然组织水平也很高,你说要完全先读预防谈何容易
说两点,警察对维维有盘查,前几天在大观楼附近看见警察在盘查摆摊的维维,如果是汉人最多是出动城管
过春节那会街头就出现卖止咳茶的维维摊点,不知道和这回事件有没有联系
美帝911之后很快锁定目标基地组织,不惜发动战争也要捣毁基地,而75幕后黑手一直逍遥法外,和这次的幕后说不定就是一伙人,土狗效率之低下令人发指。。。。。
当你把伤害无辜的普通人作为手段时,你就是人类的敌人、可耻的懦夫和人人可诛的罪犯。我没有兴趣听你的任何故事,不会在乎你的诉求,不可能跟你谈判并妥协,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当场格杀,事后追剿,绝不原谅!
我的预言:自昆明事件之后,反恐将替代维稳,无比的黑暗宣告启幕!
没有关系,周永康当时就是因为7.5事件,胡锦涛反应迟钝才拿下武警指挥权的
正是如果周永康因为7.5得到好处,可以解释为啥昆明这种事会给他帮忙。
有不熟悉祖国大陆新闻圈的朋友问我:是不是今晚记者啊编辑啊碰到像昆明这种突发事件就今夜无眠了?要赶着去报道采访?‖ 我说你太天真了,现在大家只能等通稿。
昆明看架势全程戒严开始了。。。。。这个估计现在在统一新闻口径中。。。只能说恐怖分子的目的达到了吧。从金水桥开始恐怖主义就有向外延伸趋势了。这招太毒辣了,逼着民族对立啊,各大媒体只有头条一变再变,可惜现在是网络时代了。
相关日志
- 2014/03/02 -- 昆明恐袭部分目击者的微博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昆明砍人事件 官方封锁令严格按新华社通稿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BBC: 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袭击 上百人死伤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昆明不眠夜: 除了呼啸而过的警车,整个城市安静无声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一张图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到10个的行凶者可以在中国昆明砍死砍伤这么多人….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媒体停播微博删帖网媒撤稿官方安抚 丧事喜办的节奏来了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昆明火车站恐袭事件造成27人死亡,109人受伤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昆明恐怖袭击: 这是哪里的刀?他们是谁?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昆明火车站砍杀事件已致3人死109人伤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02 -- 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记者目击:砍杀现场300米距离全是斑斑血迹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Shared via my feedly reader
Sent from my iPa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