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MathJax in Blogger

Tuesday, July 12, 2011

MathJax in Blogger (II)

The new awesome way to include math in a website is MathJax. Until recently, one had to install MathJax in their own server in order to include math in their webpages. That changed a few weeks ago; you can now specify in your html code that the required script be loaded from MathJax's website.

To get MathJax to work in Blogger, just go to your Blogger account, click "Design" (top right of the page), and then "Edit HTML". After the first <head> you see, paste
  <script src='http://cdn.mathjax.org/mathjax/latest/MathJax.js' type='text/javascript'>     MathJax.Hub.Config({         extensions: ["tex2jax.js","TeX/AmsMath.js","TeX/AMSsymbols.js"],         jax: ["input/TeX","output/HTML-CSS"],         tex2jax: {             inlineMath: [ ['$','$'], ["\\(","\\)"] ],             displayMath: [ ['$$','$$'], ["\\[","\\]"] ],             processEscapes: true,         },         "HTML-CSS": { availableFonts: ["TeX"] }     }); </script>

You're done! You can now use the usual $...$ or \(...\) for inline equations, and $$...$$ or
\[...\] for equations that are centered in their own line.

Time for an example:
cos2θsin2θ=cos2θ.
Note that the code above loads AMSmath.js and AMSsymbols.js, so that the macros and environments they provide are defined for use on your blog.

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中国网民抢奥巴马Google+的沙发

 
 

Sent to you by Zhiyuan via Google Reader:

 
 

via Solidot by blackhat on 2/25/12

本周初,Google的社交网站短暂解封。当中国网民可以自由访问Google+后,他们发起了抢奥巴马Google+沙发的行动,发表了大量无意义的评论,让美国网民甚为恼火。过去一两天达到高潮,奥巴马的Google+页面,中文留言占了绝大多数。"高峰"时间,所有留言几乎全部是中文。间或几条英文留言,细看留言者名字,部分也是汉语拼音!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男子称在广东东莞失去知觉后被切除左肾

男子称在广东东莞失去知觉后被切除左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20:34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记者/闫昆仑) 今天上午,南方日报记者接到报料称,一名重庆籍男子在东莞麻涌镇一家旅馆醒来后,发现左肾被人为切除。目前当地警方已经介入此案调查。

  南方日报记者今天上午第一时间赶到麻涌镇人民医院,见到了伤者舒某。据舒某介绍,其本月中下旬来到东莞,原本打算找 工作,19号晚上突然失去了知觉。直到23日晚上,他才在麻涌镇一家旅馆醒来,并且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两万元。舒某随即打车到就近医院进行 检查,经过CT扫描后发现舒某的左肾被人为切除。目前舒某在麻涌医院进行恢复治疗。

  当地警方已经就此案进行调查。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2

人民日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人民日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07: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①)

  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改革就会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烦”,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30多年后,身处深水区和攻坚期,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现实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然而,“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对于当前各地各部门千头万绪的改革来说,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甚至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问题拖延成历史问题,让危机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终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转型期陷阱”。

  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崩溃边缘,到南方谈话前的历史徘徊,我们党正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考验,才能化危为机,推动改革开放巨轮劈波斩浪,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忘情:一言难尽:铁路配件价格那点事

 
 

Sent to you by Zhiyuan via Google Reader:

 
 

via 墙外楼 by 墙外仙 on 2/21/12

近日,铁路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新世纪》周刊记者搞到了一份动车的零配件供应价目表,就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莫名惊诧,如此重量级的丑闻怎可放过?于是乎洋洋洒洒一大篇,又是揭内幕,又是大谈车票问题,也不管逻辑上通不通。

不少网友通过种种方式联系我,问我那篇重量级报道是否属实?其实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贴子里已经说过多次了。现在出了这档事,我又花了点时间走访调研了有关方面,也拿到了动车运用所目前的零配件采购价目表,索性单独写一篇吧。不过,在企业待过的人都清楚,企业内部有些数据是绝密的,咱的身份是公开透明的,也不能公然违纪。所以恕我不能将真实数据说出来,只能泛泛而谈。

《新世纪》拿出的价格表是当年第一批整车进口时的配件价格,的确是高得离谱。熟悉情况的人都清楚,这种情况绝非铁路一家所独有,所有的进口商都遇到过。

萨苏当年写过《机场秩事》,里面就谈到过,咱们的大飞机都是进口的。人家设置了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机上的任何结构你都不能改变,连钻一个眼也不可以。机上所有的配件,哪怕是厕所的纸巾盒,也必须是从人家那里进。你要是换成别的,那么人家就拒绝维修,拒绝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所以咱们国家引进洋飞机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在漫长的服役期内,你还得经常用美元去买哪怕是诸如纸巾盒之类最大路货的配件,当然,价格是不菲的。

当年引进整车和部分技术后,铁道部就整合国内力量进行了国产化,揉合各家所长,加上自己的积累,形成了自家的技术。小鬼子眼看上了中国人的当,原先设想的滚滚白银都化成了水,气急败坏之余给铁道部发了正式公函,大意是如果你们这样做,我们不保证安全。有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全国工业界和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当年铁道部牛气冲天地回复小鬼子:请便!

各种零配件国产化后,价格都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一致。搞过工业的人都清楚,决定价格的因素很多,只有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文科生才会幼稚的认为:中国的人工便宜,做出来的任何产品都一定会比别人便宜很多的。不同的产品,人工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千差万别,更何况中国的人工现在也并不便宜。

我个人觉得降幅最显著的就是驾驶室正面那块曲面玻璃。原装进口得十几万一块,国产化后只要两万块了。进口的十几万,国产的两万多,而且性能基本一致,不知道那位大记者又会如何说呢?还说什么2型动车座椅后的网兜要140余元,那是什么年代的行情呀?现在不过是20余元。说什么动车洗手间装洗手液的盒子要3、4千元。其实那东西分为两种,带感应器的是2400余元,不带感应器的才200余元。

反正在一些人眼里,铁道部是所谓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是有原罪的。近十年来又作出了逆天的事,让民猪痔油的体制党们情何以堪?所以无论铁路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有原罪的。自己做事做不来,但站在一边指手划脚专挑做事人的刺,还是容易得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动车配件的价格虽然下降了,但仍比市场上同类产品要贵上许多。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动车一家才有,整个铁路系统,车机工电辆,各个系统日常消耗的零配件价格都比市场价高得离谱。就拿闸瓦来说吧,毫无技术含量的易耗品,就是一块冲压的钢背,上面浇上铸铁,十多斤重的死铁一块,卖给铁路就要77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铁路从里黑到外,从上黑到下,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吗?

改革开放后,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的确有高官开公司,提供配件从中捞钱的事。但具体是哪些人,占了多少股份,用的是什么白手套,咱不是纪委,手上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乱说。但是,是不是每一种零配件后面都有这种事呢?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未免扩大化了。其实,自打建国以来,铁路配件就是这样贵。你总不能说从建国时候起,铁道部的一代代高官们都开零配件供应公司从中捞钱吧?

除去一些腐败因素,铁路配件价格高还有哪些因素呢?

铁路一向是计划体制,以前机车、车辆、设备的采购单价都是国家说了算,价格几十年一贯制,根本不管实际成本。机车车辆生产厂家如果光靠卖整机,根本就养不活那么多人。可那么多张嘴要吃饭,还有那么多退休工人要养老送终,你整机价格国家没有通融余地,厂家就只能靠配件过日子了。

后来南车、北车集团全部剥离了出去,铁路大宗设备采购采用了资格准入,公开竞标的方式。

《新世纪》周刊说"强制认证的初衷或许是为了确保质量和安全,但这一认证程序,很容易被异化为市场壁垒,那些有着"通天本领"的不知名公司、贸易中介,可以轻易获得认证,一些老牌的、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反而被排除在认证名单之外,只能依附于这些公司、中介之下,获取可怜的利润。"

这就是屁话了,什么叫很容易被异化?这套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大家都在同一游戏规则下各显神通,愿赌服输。输了就说不合理,就说如何如何,这是无能与无奈的耍赖之举。别说是铁路招标采购,这世上哪个领域,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情况下,大家为了中标谁不是无所不用之极?要说肮脏,资本来到这个世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要有洁癖,你就等着被竞争无情的淘汰吧。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市场也不相信哪家企业真是道德楷模,管你老牌新牌,不适应市场就都会被无情地淘汰。你《新世纪》周刊总不至于天真地认为洋大人们,世界五百强们都是什么干净货色吧?

说什么不知名的公司有"通天本领"?我记得八、九十年代,咱们国内企业还不懂得如何与世界市场打交道,当时的贸易环境也被别人卡得死死的。咱们的国内产品只能从香港转口,无数香港的皮包公司转手就拿走了利润的大头。但是你没辙,这就是市场,谁让你没"通天本事"呢?相比航空业年年拿大把美元孝敬给洋大人,铁路再怎么说还是大头立足于国内,肉再烂,也是烂在锅里。自家锅里你都抢不到肉,不怨自己还能怨谁?

更何况,铁道部在市场准入方面,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让某家厂商,某个品牌独霸。就连剥离出去的机车车辆制造厂商,也要硬生生地划为南车,北车两个相互竞争的集团。难不成《新世纪》周刊会觉得这么做也不对吧?

《新世纪》周刊说什么绕过程序的"点装", "其中水之深、之浑,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既然自己都承认是"想象",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可是作为新闻媒体,光凭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文科生式的"丰富想象"就进行有罪推定,无论如何也不合适。

以我从业18年的经历来看,同样是获得了市场准入,各家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好的特别好,就算比别家的贵,大伙儿也都爱用。而有些产品则是坑爹货。基层的职工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往上面反映的意见多了,下回采购时,经办部门指名不要某家的产品那也是时有发生的。合着《新世纪》周刊认为,但凡是哪家产品被拒用,就肯定是铁路混帐吗?事从两起,莫单怪一方,《新世纪》周刊为什么完全不找设备提供商方面的原因呢?如果我也按《新世纪》周刊的逻辑,想当然地认为"该周刊肯定是收了竞争失败企业的钱,所以才来抹黑找茬的,在义正辞严的背后,是金钱与话语权的交易,其中的水深不难想象",不知道该周刊会如何感想?

市场准入与竞争机制,对于铁路压低采购成本无疑是有好处的。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是南车、北车集团的负责人,手下几万,甚至十几万职工家属都看着你,你会如何做呢?再加上南车、北车集团也不可能每个零部件都自己生产,它也是要对外招标采购的,采购来的东西,过一道手,能不加价吗?

就各个路局来说,一般都坚持大部分配件由路局下属的材料厂集中采购,各站段需要零配件,就要材料厂去进货。当然,材料厂不生产任何产品,就这么一转手,自然又加了价。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路局层面将各站段可能的财务漏洞给堵上了,肥水要流也要流到路局口袋里。全局职工要吃喝拉撒,都靠路局开支,路局层面当然要收紧这个口袋了。至于过手加价,没办法,目前铁路这种核算体制,到处卡得死死的,光靠帐面上的拨款是远远应付不了日常开销的,逼得路局想办法到处筹钱。

公正地说,铁路零配件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与价格往往不成正比。其实想想也清楚,如果质量那么好,你一个配件用上好几年,那厂家吃什么?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吃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铁路职工是不急的,反正不关他的切身利益,不用当这个家,自然不在乎柴米贵不贵。可是领导们,尤其是路局以上层面的领导们都很着急。因为人家是当家的,自然感受到柴米贵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

要改变现状,又谈何容易?南车、北车集团现在不归铁路管,人家又是所在省市的大企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以前的大领导有个思路:你不是天价配件吗?你不是质次价高吗?行,那我以后就不买你的整车了,麻烦你自己搞个动车租赁公司。我只租车,跑一趟给你多少钱,剩下的事我不管,我只管你要保证我的安全和服务质量,有问题就扣钱,你再用高价配件就是坑你自己。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企业行为,但在时下的中国,要动这样的大手术,可由不得你铁道部一家说了算。结果这件早就下了决心的事,即使是在以执行力超群的某些人手里也遇到了空前阻力,这些年来一直止步不前。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现在各路局又不约而同地向铁道部提出了新的建议:你不是质次价高导致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吗?那我可不可以借鉴4S机制,引入一个"全寿命管理"机制呢?我买你的东西,合同里就得写明白,寿命期限内出现问题,你要负全责,包修包换不能收我的钱,而且还要陪偿我的损失。你要是办不到,没关系,让别人干,你就退出铁路这一巨大的市场吧。

应该说这个方案也非常好,可是有人却考虑到如此一来,铁路就不需要担负大修任务了,那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该怎么办?应该说,人在不同的层面,视野和考虑问题的思路会有很大差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解决高价配件的问题,还得经过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要感谢爆猛料《新世纪》周刊,你以为自己又踩着了铁路的尾巴?其实你是在帮我们铁路人,铁路领导们看到了这篇文章非但没有如你所愿的焦头烂额,反而开心得很,大家都觉得这也许真是个解决问题的契机,铁路人大可以借钟馗打鬼。如果真能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新世纪》周刊功德无量,到时候我一定提议铁道部授予该周刊一吨重的大勋章。

{lang: 'zh-CN'}

相关日志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富士康探秘:自杀悲剧推动劳工条件改善(组图)

富士康探秘:自杀悲剧推动劳工条件改善(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1日 07:56  新浪科技微博
  成都富士康 iPad工厂,一名工人正在打磨苹果标志。工人表示,他们每人每天能够加工6000台产品。
在一个周一上午,约3000名外来工 人在深圳的富士康招聘中心门前,希望获得在富士康的工作机会。
  在富士康求职中心的门内,充满期待的求职者被按性别分开。一些人仍带着行李, 他们经过了几天的旅途才来到这里。
  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 工人宿舍周围安装了"预防自杀网"。为了防止员工自杀,从2010年春季开始,这样的安全网被安装在所有建筑物上。
  富士康一名员工从睡梦中醒来,而他的两名同事仍在继续睡觉。在富士康宿舍中,8名工人共用一个 单间。
质量控制团队的工人正在列队,准备进入富士康成都工厂的iPad最终组装线。
在富士康深圳观澜工厂,iPhone组装线的工人在默默工作。
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一名工人正在检查Macbook Pro的元件。
一名富士康工人正在对MacBook Pro进行最终软件检查,准备装箱发货。
仅富士康深圳工厂就拥有23.5万名工人,相当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总人口。
  从零件到最终装箱的产品,一台iPhone只需要不到24小时就能够组装完成。这其中还包括了 6至8小时"烧软件"的时间。
在专门的无尘区中,工人需要穿着防静电服。在照片中,3名工人正在组装iPad的摄像头模组。
一名富士康工人正在完成iPhone 4S的最终装箱,这些iPhone 4S将被发往全球。
当你预订礼品包装的iPad时,这样的包装工作在富士康成都工厂完成。
  在富士康,平均起步 工资约为每月285美元,或每小时1.78美元。即使每月加班80小时,这一工资仍然很低,尚未达到中国政府设定的 工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比尔·威尔向富士康一名员工周小颖(Zhou Xiaoying,音)展示他的iPad。iPad曾经就在这家富士康工厂的一楼组装。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1日早间消息,美国广播公司(ABC)"Nightline"节目记者比尔·威尔(Bill Weir)近期造访富士康工厂,拍摄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内部照片,并录制了一段视频。

富士康iPad工厂探秘媒体来源:新浪播客  在发生爆炸和员工自杀等事 故之后,富士康工厂正受到"公平劳工协会"的检查。在ABC的这期节目中可以看到,在普通一天,3000名求职者在富士康工厂外徘徊,希 望获得这份小时工资1.78美元的工作。

  在威尔的采访中,工厂顾问路易斯·吴(Louis Woo)承认,多起悲剧成为推动工厂劳动条件改善的催化剂。ABC将于美国当地时间2月21日播放这期节目。(李丽)

Monday, February 20, 2012

奢侈动车

编者:

   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含税销售单价,下同),一个色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最后组合成总价高达三四十万元的整体卫生间;上万元的15寸液晶显示器,2.2万元一张的单人座椅,6.8万元的冷藏展示柜……这些令人咋舌的价格,不是来自北京、上海的某个高档别墅,而是我们乘坐的动车。 
  京沪高铁CRH380列车,二等座票价为550元,一等软座935元,商务座高达1750元,而当天即可买到的京沪打折机票6折不足700元,T字头的13小时火车票价不足200元。在这高昂的票价背后,有多少付给了背后利益人?…[查看详细]
速览“倾斜”的座椅 | 卫生间里的大买卖 | 谁在操纵动车价格
“倾斜”的座椅
财新记者 王晨 李雪娜
业内黑马坦达和元通何以垄断高铁座椅市场

2011年6月16日,全面载客的京沪高铁开始试跑。
2011年6月16日,全面载客的京沪高铁开始试跑。

  在南车和北车两家高铁主机生产厂商的内部人士看来,“上海坦达”和“上海元通”这两家高铁座椅供货商是冲入高铁领域的两匹黑马,即便在生产座椅的同行中,这两家上海企业的背景也无人知晓。但铁路圈子里很多业内人士共同的感受是“关系很硬,背景很深”。。这种猜测来源于2008年张曙光主持的高铁技术研发会…[详细]

谁的坦达

  坦达为何如此强势?表面上,北京坦达的法人代表是张晓齐,但张晓齐仅占44%股份,另外44%的股份由侯晋亮持有。2006年之后,侯晋亮更成为惟一股东。

  侯晋亮是山西人,2009年曾担任北京伯豪瑞廷酒店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家酒店即由丁书苗控制的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坦达一位高层透露,2006年,丁书苗曾被张晓齐做为大股东引荐给上海坦达的几位管理层…[详细]

2007年1月31日,CRH2列车开始在上海局内运行。
2007年1月31日,CRH2列车开始在上海局内运行。

垄断从引进开始

  CRH系列的研发和生产由张曙光一手主导,在座椅领域采取的是引进国外技术、逐步国产化。2005年,上海坦达和铁道部在青岛进行技术引进的谈判。铁道部选择了日本川崎的座椅供应商日本小糸。日本小糸是川崎三大座椅生产商的最大供货商。

  谈判由张曙光主持,供货给主机厂的价格、技术引进价格是一揽子工程。当时和日本小糸参与谈判的还有常州今创集团…[详细]

争夺VIP市场

  上海元通注册资金2.1亿元,在上海闵行区七宝镇投资建厂,法定代表人刘文琪持股99%;陆静持股1%。上海坦达和上海元通在高铁VIP市场一度争得不可开交。据说,张曙光曾将两家企业叫到一起,让双方不要涉入彼此的领域…[详细]

 

垄断后遗症

  主机厂和设计部门视上海元通为最难交涉的供货商之一。最初与元通就高铁VIP座椅设计方案磋商时,南车工作人员就觉得较难合作:“他们的方案按照自己的来,不听我们的意见。”到了售后服务期,磨擦就更多了。“元通和坦达在售后上都比较强硬。”南车质量管理部门的一位人士说…[详细]

卫生间里的大买卖
财新记者 王晨 于宁
7万元的进口自动洗面器好看不好用,CRH上马时为何要用如此高等级产品
2008年12月21日,列车员在打扫卫生。当日21时39分,D301次CRH2型大编组卧铺动车组从北京首发前往上海。

  在业内人士看来,卫生间是整个动车中最奢华的部分之一。一个自动洗面器要7万多元,市面上几百上千块钱就可以买到的自动感应水阀,动车上花了1万元,其奢华程度堪与精装别墅媲美。整体卫生间也是动车配件中利润率非常高的一块,不仅集成商利润高于平均水平,那些指定采购的洗面盆、集便器利润更高…[详细]

谁在操纵动车价格
财新记者 王晨 于宁 谷永强
掠夺性垄断的因与果
2012年1月12日,武汉,CRH列车停在动车专用维护的机务段。

  2005年以来,在北京、青岛、常州、无锡、上海等地涌现了一批像丁书苗一样的高铁供货商,他们很多并无相关从业资历,却通过与外资合资的方式一举踏入了诸如座椅、卫生间、冷柜、空调、集便器等领域,成为高铁供应链上的垄断者,将其他老牌供应商挤在门外。

  这些企业的崛起,来自铁道部的“点装”,首先是指定其与外商合资,其次是指定主机厂装配…[详细]

图片报道:
2012年1月10日夜,一列CRH380A型动车(或称CRH2-380型)缓缓驶入检修车间。
2012年1月10日夜,一列CRH380A型动车(或称CRH2-380型)缓缓驶入检修车间。[查看组图]
相关报道
CRH2照明设备供货商恒之源探源
一家由多个山西人联手创办于1999年的公司,依靠铁路订单超脱于LED灯管的激烈市场竞争…[详细]
最牛高铁供货商威奥浮沉记
民企威奥一度在中国高铁市场异军突起,又因涉张曙光案而被查;创始人孙汉本现在远漂德国,留下巨额债务…[详细]
一个高铁供货商的兴衰
威奥由“点装”而兴,因涉张曙光案而被查;创始人孙汉本现在远漂德国,留下巨额债务…[详细]
铁路投资回常态
2012年4000亿元的预期投资额较2010年的7091亿元大幅下滑,铁道部被逼向以改革化解铁路融资难题…[详细]
国务院:建设发展高铁的方向是正确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详细]
世行建议中国改革铁路运输定价
应考虑给乘客提供多种票价选择,运输价格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群体、服务种类、票务情况、不同时间等来制定…[详细]
张曙光:高铁大跃进的第一执行人
张曙光之所以能够成为刘志军的铁杆亲信,关键在于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其想法…[详细]
高铁利益共同体
通号集团为何能够垄断高铁信号系统市场?高铁产业食物链上的分食者如何求存…[详细]
PE高铁梦
铁路反腐飓风以及随之而来的高铁政策重调,正在惊醒PE投资者的高铁梦。一些人选择逃离,另一些人还在寻找火中取栗的机会…[详细]
今创们的轨道
因高铁而成名,因张曙光“落马”而受公众质疑,今创面对成长最大考验…[详细]
相关视频:

【视频】融资压力能否倒逼铁路改革
【视频】融资压力能否倒逼铁路改革

更多视频:

高铁梦醒时分 | 专家学者探讨铁路改革

动车的深藏隐患 | 动车追尾 股市因何也出轨?

相关专题




评论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