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Zhiyuan via Google Reader:
为了方便基础稍差一点的版友,说几句通俗的。
本次的降息,并不像部分媒体解读的,是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体现。因为我们要理解什么中国的货币发行是什么模式。过去,中国的货币发行一靠外储对应的基础货币,二靠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本次央行的利率调整无法改变外储变化的趋势,同时贷款行为比过去更加市场化,银行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这些都会导致银行仍然保持谨慎的信贷投放,完全达不到"放水"的效果。
中期来看吧,至少未来两年。长的话可能5年,我们会看到显著的经济减速和通缩的压力。没有必要处于对通胀的担忧而盲目投资。但一个不确定来自于央行对于汇率的态度,因为如果有必要,牺牲汇率来化解债务和通缩压力回是一个重要的可选项。
本想等到明天的贸易、货币数据公布后再写,又一想真的没有什么必要。
周五利率调整后,我第一时间说了自己的看法,对这次利率调整带来的信号我是十分振奋的,认为长期利好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但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受到了冲击。周中受到QE3预期提振的人民币即期再次创年内新低6.3788,但这更多的是预先反应较差的经济数据,而不是担心所谓的"放水"。
中国式的货币放水,历来有三板斧。
一,信贷额度计划
二,压制利率,保持利差
三,国企和地方政府投资享受隐形担保
这三者结合的产物就是,既然国企和地方政府有担保,同时息差又高,那么就意味着贷款只赚不赔。于是信贷额度就决定了能赚多少,所以肯定完全用光。
但意义本次利率调整为里程碑,基本标志着以往的模式基本结束。
首先,从利率市场化开始说起。2011年年初,Shibor飙升,银行开始密集发行理财产品。去年6月,我写过一篇文章说央行对利率基本失去控制,现在回来看,利率的松绑本来就是央行的意图。到6,7月份,市场曾有说法,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涉嫌高息揽存,扰乱金融秩序,应该叫停。但后来监管只是将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资金运用做了规范。以SHIBOR为基准的市场利率的雏形基本建立,而且开始对普通投资者产生影响。
再强调一个背景,我写过很多帖子,贴过很多图来说大的经济周期。一个基本的逻辑是,长达20年的全球人口红利期结束了。人口红利的结束意味着储蓄的减少和资本供应的减少。相应的,从大的层面说,利率见底,资产价格见顶,去杠杆化。2000年科网泡沫的破灭只是序曲,接下来的次贷危机、欧债危机,逐渐深化的中国债务危机和不远的将来,日本的养老金和货币危机都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其次,再说贷款额度。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但是倍受市场关注的信贷目标最终没有出台。现在对贷款额度的猜测都是建立在M2增长16%的背景中推算的。那么信贷应不应该有增长目标呢?我认为不该有,但有个前提后面会提到。目前的情况已经较为明朗,以4大行为代表,每个月前20天贷款都是只增长一点点,到最后一周用票据来冲规模。这是一种很荒诞的行为,还是在反应"额度有这么多,不用作废"。如果没有额度的管控,我们现在每月的信贷增长会比现在少很多。
从很早开始我就看到了经济下行和通缩的情况。去年4季度吧,还在版上跟红心探讨过这个话题。红心当时好像是认为那是一个小的去库存周期,经济增速很快就会见底。我的观点则是无论从PMI的分项指数来看,还是从上市公司年报的库存情况,再到微观层面企业资金链紧张,都在反映我们的生产长期高于消费,库存一直在增长。加上消费增长无以为继,真正的去库存会导致经济下行趋势长期化。这是判断经济趋势的一个逻辑。另外,从货币方面,现在可以明确,外储增速急剧放缓导致基础货币供应放缓甚至萎缩,同时银行放贷趋于谨慎,货币乘数上不去,导致货币增速急剧放缓。这是判断通缩的依据。
最后是关于隐形担保的问题。之前我说过信贷不应该有额度计划,但是需要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取消任何对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隐形担保。这一点不明确,银行肯定是乱放贷。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种隐形担保正在慢慢消除。最近财政部否决了地方政府债务延期的申请,同时在山东海龙案中,地方政府只是支付了债券的本息,避免了信用市场上无序违约的情况发生。但并未归还海龙欠银行的债务。好像是建行吧,无奈只能起诉海龙。另外从最近4大行的贷款行为来看,也可以看到这种审慎的态度。
说回到本次利率调整。首先,利率的市场化得到了推进,同时缩窄了息差。息差降低,加上隐形担保的逐渐解除,才能更早结束银行躺在有担保的息差上大吃大喝的状况,逼着其去寻找利率更高,同时也是更有活力和利润的中小企业,并加强风控的能力。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善莫大焉。
最近两天版上关于朱镕基国企改革和下岗工人的讨论很多,见仁见智。我也同情下岗工人,因为我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但我想说的是,下岗工人很惨,但他们会比国企改制前的农民还惨吗?我反复举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最美的女死刑犯"。为了一个国企正式职工的编制,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是什么让国企职工和农民之间有如此大的鸿沟?公平吗?我们有过的改革,和将来期望的改革,不正是要一步步的缩小和消除这种不公平吗?
现在,我们至少看到了利息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贷款行为市场化等一系列领域的进展。这些改革至少在金融层面有助于减少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不公平,值得期待。 当然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不公平的现象到处存在。户籍,高考,社保,公务员福利……你可以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制度潜力仍然巨大。如果下定决心深入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我们很快会看到下一个高速增长期的到来,这也是我对经济的长期表现不悲观的理由。希望我没有乐观过头。
放在投资领域,这是完全另外一回事。改革总有牺牲。或者版上说的,改革总是因为过去的东西维持不下去了。具体来说是什么呢?债务维持不下去。房地产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养老金的债务。总体的表现,高达GDP2倍的M2(钱的另一面就是债务)。这些债务要解决,但正如同债务和钱的两面性,债务水平下降就是钱减少,是强烈的通缩格局,资产价格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如果你持有人民币,你可以期待在这种大通缩之下购买力越来越强,但你不知道政府会不会用贬值来稀释债务,对抗通缩。换句话说,改革总要有牺牲。你能接受改革牺牲你现有的财富,让你像当年的下岗工人一样,去唱"从头再来"吗?
一句话总结,就是长期经济前景乐观,改革是大势所趋。机会很多。但机会之前是无处不在的风险,要认真看好自己的钱,远离风暴中心。
相关日志
- 2012/06/08 -- 商业银行拉开存款"明抢"序幕
- 2012/06/08 -- 经济硬着陆中 中国降息
- 2012/06/07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 浮动利率现形
- 2012/05/30 -- 中金预计中国将于6月首次降息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墙外楼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