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7, 2013

「一周媒体速递:洋药被逼降价?」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一周媒体速递:洋药被逼降价?」,与你分享。

  新民周刊:"贿赂门"逼洋药大降价?

  据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披露,推广和回扣成本占总药价20%-30%。即从理论上看,药品的降价空间起码是两到三成

  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在华"贿赂门"事件仍在进一步发酵,而不断升级的事态正向更多著名跨国制药公司扩展开去。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除去其高管本身确实存在贪腐问题,GSK事件也很可能只是一个由头,逼迫跨国药企降价才是相关部门的真正目的。"某跨国药业市场部员工余立(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猜测道。

  种种迹象显示,药品定价改革的钟声已敲响。

  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全国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在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深入调查后,警方很快掌握了GSK中国部分高管涉嫌犯罪的确凿证据:该公司与临江旅行社等公司人员相互勾结,利用召开会议等形式套取现金,一部分占为己有,一部分用于商业贿赂。

  "为什么这次事件只追究行贿方的责任,受贿不更应该好好查一查吗?销售的压力摆在那里,GSK中国的高管最早很可能也是被逼无奈。就拿我们在做公关时来说,有些人在饭桌上就明着来的,说什么'连鱼翅都没有,你当我是要饭的'之类的话,我老板就曾因不肯就范,得罪了不少人。"余立透露。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GSK贿赂事件的出现归根结底与中国"以药养医"的特殊国情分不开。

  数据显示,国内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所占比重很高,全国平均在45%左右,从能够找到的资料看,中国是世界上药占比最高的国家。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到2020年,中国政府面临一个1万亿美元的医疗保健计划。因此,药价问题变得日益紧迫,中国政府渴望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供更普遍的医疗保健。

  分析人士认为,"现在进行药品定价改革可能是很好的时机,一方面国内企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一些国产新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外资品种分庭抗礼。"(作者:应琛)

  卫报:葛兰素史克在中国陷入迷局

  中国官方率先拿英国企业葛兰素史克"开刀",只是想宣示要采取行动改革问题重重的医疗体制

  在中国官方宣布对葛兰素史克涉嫌商业贿赂进行调查之前的一个月,中国贵州的一位妇女在丈夫的陪伴下走进一家公立医院。在经过一系列常规的妇科检查后,医生直接给她开出了价值20英镑左右的中药,其中有一些药还存在相互排斥的问题。

  当这位微博名为"草根中的草根"在微博上讲述自己的经历后,许多网友评论称他可能被医生"忽悠"了。"现如今,中国大多数医生跟那些恬不知耻的贪官一个德行"一名网友这样写道。

  而7月中旬,中国当局称葛兰素史克高管承认在过去六年里一直在向中国医生和官员行贿。贵州那对夫妇的遭遇则真实的反映了被腐败吞噬的中国医疗卫生系统以及人民的不满。

  在中国,政府拨款的医院入不敷出,资金匮乏,被迫靠尽可能多卖药来维持医院的生存。医生经常过量开药,一来完成指标,二来增加个人收入。

  这样的结果,就是病人为虚高的药价和根本不需要的药而花了大量冤枉钱。

  相对来说,像葛兰素史克这样的大公司执行的是国际质量标准,其出现的不轨行为若与中国地方医药公司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据一位在北京的中国医药腐败问题独立分析人士斯坦利·李介绍,葛兰素史克和其它在中国的国际医药公司,如Pfizer,其行为与中国当地医药公司相比,还是非常不错的。

  他说,中国当地药品公司甚至不用推销员之类的中介,直接把现金塞给医生,所以警方连一点行贿的记录都查不到。这些医药公司的行为不受惩罚,是因为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这些医药公司往往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当地政府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投资和税收。

  而中国民众对医疗系统的腐败黑暗已经忍无可忍,根据中国官方的数字,2010年,中国发生了1万7千起针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事件",其中许多是不满的病人对医生的暴力攻击,这也是中国当局最为忌讳的。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定期对医疗系统进行清理整顿,初衷可以理解,但效果和可持续性值得怀疑。(作者:Jonathan Kaiman )

  南方周末:教科书里的"朝韩之战"

  抗美援朝?韩战?"6·25"战争?六十多年后,一场战争的涉及各方,仍在各自表述着历史

  在各方的国民记忆中,60多年前的那场"有限战争",被中韩美朝四方分别冠以"抗美援朝"、"6·25战争"、"韩国战争"和"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足见朝鲜半岛走向和平之路的艰难。

  近年来,随着中美俄等一批批解密档案浮出水面,朝鲜战争的种种迷雾被拨开。

  2010年,俄罗斯解密的《关于朝鲜和中朝关系的报告》透露,苏联副外长库尔久科夫在1955年就发现,"在平壤的战争展览馆里,12个战功展览厅只给了中国志愿军战士一个。而其余的展厅中,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行动被解释成与中国志愿军的作战无关。"

  时至今日,在三八线以北、朝鲜一侧板门店一千多平方米的停战签字会场,仍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历史图片,依旧难以找到中国志愿军的身影。这座会场原本是由中国志愿军连夜赶造的。

  在三八线以南,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军队的介入评价较为中肯,"韩国军队与联合国军一直进军到鸭绿江畔,眼看统一就在眼前,但由于中国军队的介入,不得不进行撤退。中国动员了大量军队,实行人海战术,将战线向南大幅推进,并一度占领首尔。"

  对于战争原因,朝韩等各方的分歧更大。朝鲜的历史教科书认为,"从1947年开始,美帝国主义就不断地进行武装挑衅,仅1949年就共有1863次武装侵犯。"而韩国的教科书则抨击说,"6·25"战争是朝鲜挑起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朝韩两国的教科书中都充斥着"恨"的元素。教科书,已经沦为朝韩两国的战场。

  "很大程度上,在怒目相向的日子里,朝韩共同演绎着'恨'的民族心理文化。"韩国学者韩宛常、金成基在《对"恨"的民众社会学研究》一文中统计说,韩国高中《文学》教科书有17篇韩国诗歌,其中6篇表达了"恨"的情感,其中4篇与朝鲜战争直接相关。

  同样,在朝鲜的教科书中也不乏对敌人残暴的描述。不过,朝鲜文学中的"恨"的结果,就是直接呼唤"复仇"。如果"恨"得不到和解,就会爆发为延坪岛炮击之类的暴力事件。

  毕竟,一场签字仪式终结不了一场战争,走出意识形态的"恨",实现宽容与和解才是实现半岛长久和平的正途。

  纽约时报:中国禁建政府大楼避重就轻?

  与政府政府大手笔建设政府大楼相比,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和国有企业垄断要危险得多

  地方官员为自己建造奢华办公楼一向广受诟病,北京也一再试图控制这种现象。

  一些此类项目已被延期或取消,包括中部省份安徽某贫困角落的地方政府几年前启动的一个规模堪比五角大楼的办公楼项目。

  但这种个例似乎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去年秋天,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所建造新政府大楼浮出水面,其标榜亚洲最大的政府大楼,这也招致猛烈的批评。

  但是,中共中央及国务院联合下发的通知比禁止建造大楼走得远了很多。该命令还禁止了地方领导人曾用来绕开之前那些比较不正式的禁令的一大堆做法。

  以整修街道或城市规划为名扩大或翻修现有的政府大院?不允许。新的培训中心或酒店?不允许。一个官员多个办公室?不允许。

  自去年11月担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一来,习近平一直试图遏制党内干部的奢侈消费及送礼现象,并控制高级军官的奢华生活方式。去年冬天,他的一系列禁令使得许多奢华饭店门可罗雀,但最近有迹象显示,官员地下奢侈行为正在死灰复燃。

  新命令显然是反腐运动的继续,其中将禁令描述为改善党群关系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地方政府的到处借债,部分是为了兴建政府大楼,部分也用于兴建道路、下水道、供水系统和其他项目。最近几年,地方债务已经被北京的政策制定者看成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关于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总额,大多数经济学家估计大概在2万亿美元上下,相当于中国三个月的经济产出。

  在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主任李成看来,施工限制无助于缓解对中国经济的整体担忧。

  "我们应当看到,地方政府的建筑支出问题并不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李成接受采访时说。"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和国有企业垄断要比这危险得多。"(作者:Keith Bradshier)

  经济学人:中国人为何对陌生人冷漠?

  中国人对陌生人的冷漠由来已久,这种其中的原因似乎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

  80年前,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曾说过:"在中国,尤其在城市,如果有人突然因病摔倒,或者不幸被汽车撞倒,大多数人将围在其周围,有的人甚至会笑嘻嘻的围观,但极少有人会伸出援手。"

  如今,这种情形却多次出现在现代化的中国。2011年,广东佛山的小月月被两辆汽车碾过,路过的18个人竟然无一上前营救,最后还是一位捡垃圾的婆婆将她抱起,但这无济于事,小月月最终离世。

  类似的事件屡屡被中国媒体报道。同样是在2011年,一位88岁的老人倒在湖北街头,在其亲属赶到前的90分钟内,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探视,而他最终也不治身亡。

  然而事实上,这种极端的案例在中国并不常见,但经过媒体报道后,还是引起强烈反响,并引起广泛的讨论。批评家抨击中国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政策让人们麻木不仁,精神空虚。

  更有人认为,在这个贪婪的社会,那些试图帮助他人的人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乐善好施者往往被他们所救的人"反咬一口"。2007年,彭宇因为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太,而被法院判定向老太太赔偿4.5万元,法院认定,如果不是他撞倒了老太太,他不会连忙去扶起老太太。

  彭宇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尽管最新的证据显示他的确可能是先碰到了老太太。

  尽管因救人被敲诈的案例非常罕见,但经过媒体的报道,这些案例却是对社会公信力、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的严重打击。而中国官方也似乎不鼓励人们贸然帮助别人。去年,中国卫生部专门发布了一项帮助他人注意事项,其中赫然写着"不要着急伸出援手,除非你已经完全掌握情况"。

  赔偿问题始终是中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个月,两名男孩因为没有救起落水的两名女童,被逝者家属索赔5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打击了救人者的积极性。

  针对这种情况,深圳宣布将出台中国首部好人法规,旨在鼓励人们多做好人好事,更重要的是,也将保护那些做好事失败的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芳(音译)对此大加赞赏,称这一法规应该在全国推广,它将让社会更加有人情味。

  事实上,志愿精神和慈善事业已经在中国年轻一代中扎根。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10余万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让社会关系日趋紧张,城里人似乎更加不愿意去帮助陌生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城市新阶层的认同感或许会增强,对陌生人的冷漠或许会改变。

  大西洋月刊:为何地震在中国的破坏性如此大?

  在任何国家看来,地震都是一场灾难。但地震给中国带来的伤亡似乎远超过其他国家

  上周一,在中国西部甘肃定西发生的里氏6.6地震又一次震动了中国人。地震造成这个拥有27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94人遇难,1000多人受伤,并导致12万人无家可归。

  事实上,在任何国家看来,地震都是一场灾难。但地震给中国带来的伤亡似乎远超过其他国家。数据显示,全球伤亡人数排名前十的地震中,中国的两次地震排名前两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地震死亡人数如此之高?或者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呢?

  原因之一,中国拥有大量的人口,而且也是地震多发国。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至少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幸运的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区如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这些地震多发地区往往交通不是很方便,这导致地震发生后,救援和重建问题重重。无论如何,中国官方的救援和重建速度还是值得称道的。这一点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表现的尤为明显。

  地震中出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中国,许多无视官方标准的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成为令北京头疼的政治问题。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遇难者的家属曾质疑为何学校的建筑完全倒塌,而政府的建筑却完好无损。这些质疑声也反映了民众对政府特权、官场腐败和贫富差距的愤怒。

  与经济领域大踏步前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许多乡村,砖瓦结构的房子仍大量存在,这种房子几乎不抗震。

  在中国的都市,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被纳入到楼宇建设中,令人担忧的是,承包商往往迫于压力要赶工期,施工者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行贿受贿现象更是无处不在。

  这导致的结果是,中国建筑的寿命往往都很短,新建建筑物的寿命一般只有25到30年,远低于美国的70到75年。官方的解释是,这些建筑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投资新建也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但从抗震角度来讲,这些建筑让人放心不下。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政府为4万余人新建了一个城镇——永昌。虽然这个小镇看上去非常漂亮,就像一幅画。但当人们入住之后,却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一名当地官员还被举报存在严重的贪污行为。

  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拥有完善的建筑标准,也有建设高质量建筑物的意愿,还拥有震后快速反应系统。但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政府如何通过强化法律的执行来让他们一旦遭遇地震后,损失能够降到最低。(作者:Matt Schiavenza )

  彭博新闻社:这一次"世界第一高楼"没有打动中国人

  长期以来,中国官方媒体一直是大规模快速完工基础设施项目和建筑工程的追捧者,但这一次,长沙"世界第一高楼"却是例外

  在夏日刺眼的阳光下,湖南省长沙市郊区世界第一高楼建筑用地上,牛羊还在吃草。但这并不是原本的计划: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原定经过仅仅90天的施工,于2013年4月建成。

  毋庸置疑,并没多少人相信这个项目能在预定期限内完工。更可笑的是,这个项目甚至到现在都还没开工。

  因此,7月20日下午,当负责建设"天空城市"的长沙远大集团总裁张跃的直升机降落在这块建筑用地上时,引起了记者和微博用户的关注。

  张跃解释说,这座建筑将采取钢结构预制装配,模块化搭建,地上202层。根据之前的计划,这座建筑高达838米,比目前世界第一高楼迪拜的哈里法塔还要高10米。在他公布的新计划中,"天空城市"的建造期为9个月,耗资90亿人民币(约14.5亿美元)。而哈利法塔历时近6年,耗资15亿美元。

  尽管该项目贵为"世界第一",而且似乎符合中国人好大喜功的性格,但它还是遭到了众多质疑。

  中国的媒体人并不打算把"天空城市"说成是国家将遭到灾难性惩罚的证据。他们也没有像张跃那样表现出对于摩天大楼高度的热情。

  这是一种"奇怪"的新现象:多年来,中国官方媒体一直是大规模快速完工基础设施项目和建筑工程的追捧者,并一律将这些工程视为国家强盛的最好代言。而由私企负责建设的"天空城市"并未享受到这种赞誉。

  相反,这个项目似乎已经成为中国错误地以牺牲理性发展为代价谋求国际认可的象征。21日,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警告说,"在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一味反对超高建筑自非理性,然而也不可把不断长高的地标当图腾盲目崇拜"。

  中国官方门户网站人民网则刊登署名文章称,迷恋世界第一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例如,在欧洲和美国,无论经济多么发达,它们都不会着迷于建设"最高建筑"。理由就是它们的实力无需通过"最高建筑"和"最大工程"来证明,因为它们已经赢得了世界的仰慕。



原地址:http://163.fm/DvxzgjP


Sent from my iPad

No comment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