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那些没有回音的阵亡通知书」,与你分享。
90岁的文生明可能不会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毕竟年龄太大了,经常颠三倒四,但是对于70多年参与的那场战争却述说得非常清晰,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不仅把名字记得很准确,甚至还能说出长像。
文生明是陕西铜川人,1939年,15岁的他被父亲送去当兵,用他的话说,"步枪刚到耳朵边",部队番号是第四集团军38军35师105团1营2连。
文生明(中)
此时,前方战事紧张。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于第二年兵临晋陕交界的风陵渡。为迎战日军进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派遣3万多名"陕西冷娃"夜渡黄河,开赴中条山,据险守防。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而有2.1万名"陕西冷娃"埋骨黄河岸边。
15岁的文生明扛上枪,没有经过一天训练,就上了战场。记忆最深的当数望城会战,也叫"4·17战役"。
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新一轮大扫荡,展开与第四集团军的"生死对弈"。这场持续数十日的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大捷而结束。
"光埋死的士兵,就埋了40多天。"文生明说。他所在的孙塬乡,征集了14人参加这次会战,最终连他在内,活下来的只有3个,"我们的枪不好,一打就卡壳。"
望城会战结束半年后,孙蔚如率领的地方部队接到蒋介石调防命令,前往中原战场,中条山由17万名中央军接守。但在1941年5月的中条山会战中,中国部队伤亡42000余人,包括8名将军在内的35000余人被俘,日军伤亡比例仅为1/12,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文生明的部队被调防河南后,又在河南与日军短兵相接,死伤无数。
那些在眼前牺牲的战友,文生明至生难忘:
侯正德,陕西省长安县人,机枪手,在给班长递机枪弹盘时,刚站起身,腰部中弹;
魏根来,陕西省蒲城县人,在守城墙时,伸出头去查看敌情,被一枪打中;
刘金荣,头部中弹……
因识字较多,在有战友遇难时,文生明还有一项任务,给这些战友的家人写信。这是让文生明最为难的时刻,出门时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父母收到的第一封信,往往都是阵亡通知。
毕竟都是老乡,一有机会文生明还会给这些牺牲的战友家人写信,向他们表示问候。不过,他从来没有收到过回信。至今,文生明还惦记着,不知道那些战友的家人,是否收到了当年他写去的"阵亡通知书"。
在河南洛阳的一次战斗中,文生明的部队被打散。思乡心切,文生明就一路步行,准备回家。
但在中途,又被拉兵,这次部队是乘坐飞机到昆明中转,然后前往印度参加反攻缅甸的中国驻印军。就在临上飞机的一刻,一位云南籍的士兵换下他,说是希望借此回到云南。文生明这才得以脱身回家,之后一直务农为生。
去年8月,陕西省铜川市出台关怀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相关政策,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文生明送来2000元钱,这让他激动不已,"我活这么大岁数,这还是头一次有政府部门官员来看我,还给钱。"
如果您愿意参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请点击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关爱老兵公益店"http://szlongyue.taobao.com/,或发邮件至:service@szlongyue.org。
原地址:http://163.fm/RyXNP8D
Sent from my iPhon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